储存真情支取满意,郴州汝城“民心银行”惠民生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07-06 10:38

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郴州市汝城县,用真情密切了干群鱼水情,用行动提升了群众认可度,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群众的满意是最大的政绩,群众的幸福是最大的民生,群众的富裕是最大的追求。汝城县的党员干部“储存”真情,人民群众“支取”满意,这个集聚了真情实意的“民心银行”火了!

一名干部一面旗,历“金”考验

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村民朱国辉文化程度不高,妻子又有听力障碍,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务工。2016年,朱国辉把自家的惠民资金存折,连同密码、户口本、身份证,毫无保留地交由村上掌管,具体由卫健专干罗秋煌代办业务。

朱国辉说,“罗秋煌是党员干部,存折放她那里,保险程度就如放进了银行。”罗秋煌每个月跑一趟三里外的集镇,按朱国辉所需取款、帮购粮油,送到朱家后一笔笔“明算账”。

图片

▲ 罗秋煌(左)与朱国辉妻子对账。(汝城县委宣传部 供图)

罗秋煌常跑的集镇,附近留存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过境,乡亲们纷纷背粮挑菜相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率队上门支付“苏币”,并设立银元兑币处,而当地村民罗和芳等决意不去兑换。直到1977年,罗和芳才把家藏的38张“苏币”,无偿献给汝城县的文物部门。

乡亲们不兑银元,与“半条被子”故事同期发生,一道见证鱼水情深。

图片

▲ 罗和芳捐献的“苏币”。(汝城县委宣传部 供图)

汝城县一名干部就是一面旗,“储存”下为民的真情,“支取”出群众的满意,带火了一座无形的“民心银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村的嘱托,汝城县赓续民本情怀,开展“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主题活动,牵住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牛鼻子”,凝聚党心、汇聚民心,唤起工农同心干。

干部认亲戚,派生丰厚“利息”

六月发“端阳水”,天降一张考卷。

郴州市汝城县井坡镇兴曹村的驻村干部袁强飞放弃端午休假,帮村民转移物资,他一次次蹚水扛麻袋的背影,是汝城县干部“把群众当亲戚”的缩影。

图片

▲ 驻村干部袁强飞帮助村民转移物资。

用心接近群众、用情服务群众、用力帮助群众,汝城县考核驻村干部、工作队、村干部的“硬杠杠”中,除了98%以上的认可度外,还有一条“100%的认识度”的特色考核指标。“100%的认识度”力推干部与群众认亲戚,群众常说,“上门狗不咬,常走长亲。”

图片

▲ 郴州市汝城县干部日访夜谈。

白天,汝城县干部极尽脚力,晚上则亮一盏灯、聚一拨人,召开夜谈会、屋场会、板凳会……实实在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初夏时节,南洞乡高月村,一场屋场会没有设置主席台,只有清茶一杯与“想说就说”。村民何祥顺问,“乡上改善饮用水源有什么对策?”乡长曹坤坦言,“最节省办法是新建蓄水池,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

一条板凳话桑麻,促膝谈心消疑惑,屋场会就像拉家常。

“零距离”摸排清民意,汝城县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农村水、电、路、讯、房改造“五福临门”,村民饮上放心水,阔步宽敞路,住上安居房……党群干群一家亲,汝城县“民心银行”派生出了丰厚“利息”,惠及千家万户。

一门式办理,共享改革“红利”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有时办一件事要跑10多趟!”2019年初,一场夜谈会收集到了一桩“糟心事”,这让汝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很快,“一门式办理”“一次性办结”等办出了“汝城效率”。

汝城县政务大楼在群众眼中就是一个“服务超市”,21层3.5万平方米,近千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54个县直单位和公共服务企业对窗口充分授权到位。办事群众一进门,迎候的是热情招呼,享受的是高效有序。

图片

▲ 母婴室入驻汝城县政务服务中心。

通常大城市里才有的母婴室,也入驻到了汝城县政务服务中心,卢阳镇何女士连呼,“没想到、没想到!”。不仅如此,政务服务中心还能代办快递,设置了便民食堂,工作人员中午只休息1个小时……为民服务既有力度,也显温度。

阵地前移,“放管服”改革城乡一体化,全县14个乡镇、228个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众多高频办理事项直沉村一级,为民办事精准化。

汝城县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实事、难事,将人民群众的福祉视为工作的出发点,“民心银行”里必定改革“红利”满满。

产业聚民心,储存最大“本钱”

“产业兴则民心聚,民心聚则汝城富。”汝城县明辨笃行这一县域发展思路。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汝城,文明水果、暖水蔬菜、泉水茶叶、延寿小米椒等百花齐放,希望的田野上一年四季瓜果压枝。

在汝城县“产业为王”三年大会战中,特色农业火力齐开。广大干部汗湿衣背,引导农民对接市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全县种植辣椒近13万亩、特色水果近10万亩、绿色蔬菜10万亩……“能发展产业的都投身产业”,百姓安居乐业。

图片

▲ 郴州市汝城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地头指导。(朱桂花 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人人有技能”,汝城县借助“菜单式”培训、“蹲点式”指导,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马桥镇磻溪村的王德祥,原先只是栽种一些传统作物,参加了特色农技课致富培训班之后,他终于开窍了,掌握了小黄姜种植的“金钥匙”,土专家去年种姜26亩实现收益50万元。

田野即战场,产业炼初心。

田间地头泥沾裤脚,汝城县干部带着农户干,农户跟着干部干。干群双向奔赴兴产业,在“民心银行”里为农民富、乡村美储存了最大“本钱”。

干部围绕群众转、工作围绕群众干、实事围绕群众办,汝城县万名干部把“半条被子”精神当传家宝、把干群关系当生命线,“常念长征情、常想百姓事”的承诺回响山山水水。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