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记忆】从工厂走出来的“改革先锋”——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内容简介:

“现实生活永远大于文学艺术,但不能大得使创作者知难而退,或躲在远处仰视、漠视,乃至鄙视。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坛,现实题材的创作都不可缺席。”著名作家蒋子龙如是说。
详细内容

????_20220628150905????.png

从工厂走出来的“改革先锋”——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现实生活永远大于文学艺术,但不能大得使创作者知难而退,或躲在远处仰视、漠视,乃至鄙视。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坛,现实题材的创作都不可缺席。”著名作家蒋子龙如是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65年,从部队复员的蒋子龙回到天津重型机械厂。十年间,脚踏实地的蒋子龙从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生产工段长、车间主任。在工厂摸爬滚打多年,他对企业的一切状况都了然于心,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

1976年,他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工业题材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1979年,《人民文学》的编辑来到天津,向他约稿。由于平时丰富的积累,蒋子龙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他回忆说:“《乔厂长上任记》的创作过程非常简单,简单到不是我找到了乔厂长,而是乔厂长找到了我。”当时,担任锻压车间主任的蒋子龙,发现了企业的不少弊端,也有不少困惑:工作时,有图纸没材料,好不容易把材料找齐,可是机器设备年久失修,到处是毛病,等把机器修好了,人又不听使唤……蒋子龙感觉自己天天就像在“救火”,常常是昼夜连轴转,熬得最长的一次是七天七夜,只觉得身心俱疲。《乔厂长上任记》这篇小说实际上正是蒋子龙当时心境的写照。这篇小说讲述了“文革”之后,某重型电机厂生产停顿、人心混乱,主人公乔光朴自愿放弃公司经理的美差,立下军令状,克服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兴利除弊,从而扭转了工厂被动局面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不畏艰难、勇挑重担、雷厉风行、具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形象,表达了当时老百姓渴望变革的迫切要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被认为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

1979年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效应,蒋子龙收到近千封读者来信。锐意改革的电机厂“乔厂长”成了改革者的代名词。有的工人买了一本《人民文学》第7期送给自己的厂长,希望厂长能像乔光朴那样领导工人干“四化”;有些工厂的厂长甚至把这篇小说当作企业管理的教科书来研究;还有一个大型石化企业,新调来一个党委书记,有人专门送给他一本刊登这篇小说的《人民文学》,希望新来的领导仿效乔厂长。很多读者根据自己的体会来理解“乔厂长”,更多的人还参与创造和完善“乔厂长”。“乔厂长”一时成了国企改革的“标杆人物”。1979年,《乔厂长上任记》以13000多票的得票数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1980年,小说被改编成电影《钟声》,由陈颖主演。同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李默然在剧中扮演乔光朴。此后,小说还在电台播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同名连环画,《乔厂长上任记》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之后蒋子龙陆续发表了《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等一系列表现工厂、城市改革的中短篇小说,都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激发了全国上下的改革热情。

现在读来,《乔厂长上任记》里呈现出的改革开放的宏伟气势,文字里萦绕的凛然正气,生动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仍旧能够打动读者。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它泼辣水灵,富有勃勃生机,经得起时光的流转。

2018年9月,《乔厂长上任记》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改革先锋”称号,颁授其改革先锋奖章,并评其为“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

作为老一辈作家,蒋子龙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珍视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反映社会风貌、人间疾苦和悲欢,这些荣誉对他来说,实至名归。那个积极进取的“乔厂长”,也将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英姿勃发、充满激情。

(高求忠)

【人物档案】

蒋子龙

1941年生,河北沧县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现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改革先锋”称号。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