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地球上一抹夺目的 “中国绿”——胡建成《美丽塞罕坝》

内容简介: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历史上曾是皇家狩猎之地,尤以清代设“木兰围场”、行“木兰秋狝”而闻名。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地球上一抹夺目的 “中国绿”——胡建成《美丽塞罕坝》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历史上曾是皇家狩猎之地,尤以清代设“木兰围场”、行“木兰秋狝”而闻名。从晚清起,由于战火连绵、掠夺式采伐、连年山火,这里的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到解放时已退化成“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丘。起风时节,漫天黄沙长驱直入北京等地区,造成严重的沙尘暴天气。1962年,为改变这一严峻形势,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以建设林材基地、改变自然面貌、积累高寒地区造林经验、研究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经验为主要任务。塞罕坝三代人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使之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海,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变沙漠为绿洲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几十年来,这里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 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并成为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塞罕坝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对当地的贡献,也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更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塞罕坝是中国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北方林业建设的标杆,在技术创新和树种培育方面率先取得了重大成果。“塞罕坝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更多的林业人不断进取,引导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为了抑制土地退化、控制空气污染和气候变暖,政府制定并落实保护森林的政策和扩大森林的计划。

中国的植树造林行动得到世界环境科学家们的认可。2019年2月12日,美国航天局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比20年前变得更绿了,其中中国和印度功不可没!这一消息立刻在全世界引发热烈讨论。据《人民日报》2019年2月20日第3版报道:“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原因是中国在植树造林和集约农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中国新增植被叶面积中有42%是森林,这些新增树林可以捕获和储存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对固碳起到重要作用,为绿化地球做出了卓越贡献。

《美丽塞罕坝》这一恢宏巨制,由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人物肖像画研创中心主任胡建成为主创导师,带领刘钧、刘尊海、杨帆、张超、陈文厦、李垚、张豪辰、蔡昊坤、张文、徐凤麟10位研究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作为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美丽塞罕坝’全国油画名家作品展”的主题油画创作,该作品于2018年12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画作以“开荒”作为序曲,荒芜的沙地上,一群知识分子、林业工人向旷野深处走去,他们是远上塞罕坝植树造林的第一批建设者,在环境险恶、物质匮乏、生活艰苦时依然一往直前。右侧,树龄逾200岁的落叶松耸立在旷野上,它的身上挂着不少红布条,有的已经褪色,当地人称它“功勋树”,就像塞罕坝人们心中的希望与寄托,在新绿的土地上坚强地面对风雪。

接下来就是表现塞罕坝的春、夏、秋冬四幅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塞罕坝绿地的变化——树林已有一定规模,森林产业再次出现,这都离不开造林护林工人、气候监测人员、解放军官兵、消防员等一代代人的努力,他们跨越重重障碍,在塞罕坝扎根,彰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最右两幅作品表现了现在的塞罕坝,与最初开荒的景象对比,这里已经生机勃勃,成了一望无际的林海。现在的林场,依然有一群人守护着它的未来,他们站在瞭望台上,守护着这绿水青山,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组画的每一个画面都表现了塞罕坝的风景,又巧妙结合了坝上不同面貌的人物,构建出一个有系列感、有故事性、有生命的塞罕坝。同时,画幅的尺寸讲究,画布大小一致,画面有时间感,整体主要以横构图叙事,而“松树”“望海楼”两幅用竖构图,既表现出二者的高度,又在画面上形成特殊节奏,整个30米长的画作在形式上保持对称,且富有韵律感。这些画家在一年的时间里,多次赴塞罕坝写生,他们在体验塞罕坝四季的新景象、新风采,感受塞罕坝精神之后,创作出这一成果,贯彻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的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用高水准的油画艺术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反映了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卓越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优良的传承精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塞罕坝的建设需要一代代人继续坚持,而一流的美术教育也同样需要薪火相传。

画家用画笔讴歌、纪念一代代塞罕坝人身上传递着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激发更多的观众了解塞罕坝,学习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说:“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塞罕坝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周方涵)

【人物档案】

胡建成

1959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85年考取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专修油画技法,并于法国当代写实画家克劳德·依维尔在中国举办的油画技法训练班结业,198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