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灾难当前,大爱无疆 ——苗再新《生命的支撑》

文章来源: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 2022-05-20 14:49

????_20211019100740.png

灾难当前,大爱无疆

——苗再新《生命的支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破坏力巨大,无数同胞受灾,无数家园遭到损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汶川灾情,在第一时间,中央政府命令广大部队官兵前往灾区救灾。在汶川地震灾区,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通道,用行动证明自己当得起“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号。在救灾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件。苗再新围绕人民子弟兵抗震救灾这一题材,选取这些最打动人心的场景,创作了富有感染力的作品《生命的支撑》。

地震发生后,抢救生命是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灾后72小时为极为宝贵的黄金救援期,只有把握住黄金救援期,千方百计施救,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由于地形复杂,汶川灾区许多地区无法实施机械化救援,对受灾群众的救援只能依靠广大部队官兵的双手来进行。战士们在一片片废墟里,用双手撬开一块块残垣断壁,耐心地寻找被困者,搜救生还者。苗再新的《生命的支撑》描绘的就是这一动人场景。

作为军旅画家,苗再新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受到系统的艺术教育,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军队培养和教育了他,他也对部队怀有深深的感情,关注军旅题材和革命题材,熟悉战友们的喜怒哀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讴歌当代军人,描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达他对军队和军人深深的爱。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的和谐鱼水之情,常常在苗再新的笔下得到表现。

在《生命的支撑》这幅巨大的国画里,处于画面中心的是一位解放军战士,他抱着刚刚从残垣断壁中救出来的小女孩,关切地注视着这个死里逃生的虚弱的孩子,准备将其送往救护处。而他背后是许多仍在紧锣密鼓、不停搜寻和抢救遇险者的战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不断搜寻被困群众,不放过任何生命迹象,不放弃每一丝希望,用生命探测仪搜寻可能的幸存者,毕竟“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一条生命都无比珍贵,整幅画场面极为感人。

《生命的支撑》的画面背景采用横向灰色构图,充分表达出对受灾地区和人民的悲悯之情。画作用墨并不浓重,采用灰色表现汶川地震灾区的惨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废墟,一种令人哀恸、压抑的氛围弥漫在画面里。前方的战士和小女孩以彩色处理,与背景的灰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情节,让人瞬间

把目光放在画面前方手抱女孩的战士身上,他对被救女孩的关切和温情,让人内心仿佛注入一股暖流,立即感受到了一种灾难当前而大爱无疆的巨大力量。

《生命的支撑》虽然是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而成,但主题却与中国当代现实紧密相关,描绘的是当代现实生活里的场景。画家对传统的国画笔墨技巧做出了革新,画面上所描绘的一切都带给人们心灵最直接的冲击。

作品不再延续传统中国画的布局,而是采用一种新的构图方法,因为画家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考验——表现地震灾难与救灾抢险,传统的构图已经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现代题材与场景。画面上看起来满满当当,灾区的断垣残壁充斥着整个画面,几乎塞满整个空间,完全不顾及中国传统国画的留白。画面的最后一点空白也被一架直升机占领,以直升机的小,反衬出场面之大、废墟之多,给人压迫性的感觉。

《生命的支撑》正是用灾难的惨烈与恐怖衬托出人民子弟兵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忘我地投入救灾工作,作者用这样强烈对比的手法,描绘出这一感人的画面,表现出人民子弟兵对受灾群众的爱与奉献。

汶川地震已过去11年,如今的汶川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克服重重困难,已得到振兴发展,焕然一新。从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也成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黄积鑫)

【人物档案】

苗再新

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协理事,北京美协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创作研究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创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其美术、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代表作品《雪狼突击队》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暨首届中国美术奖金奖。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