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吴为山《国家公祭纪念碑—— 南京大屠杀组雕》

内容简介: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中国同胞,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吴为山《国家公祭纪念碑—— 南京大屠杀组雕》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中国同胞,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发表讲话,告诉大家,举行公祭仪式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惨案70周年之际,由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设计创作的大型群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落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备受瞩目。这组大型主题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与《胜利之墙》构成。雕塑揭幕之日,人们被组雕所凝聚的悲愤、苦难与抗争的精神感召力,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超越一般意义的史诗叙事深深感染,久久不能离去……

走近纪念馆,首先深深震撼人们的是一座高12米的主雕《家破人亡》。一位悲痛至极的母亲用无力的双手托着蒙难的儿子,绝望地向着苍天呼号。嶙峋而沧桑的身躯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她是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千千万万受难家庭的缩影,是蒙难的祖国母亲的象征,虽悲痛而不屈,像山一样,屹立不倒!受着这一悲剧氛围的牵引,人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号门,来到长长的雕塑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组虚实错落的系列雕塑《逃难》,它们与行人及建筑若即若离,构成历史与现实、幻觉与真实的交响。

“1937年12月13日,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手无寸铁的平民啊,逃难,是求生的唯一。”在《逃难》这组系列雕塑中,艺术家刻画了一位处于极度惊恐状态的农民,他那痉挛、颤抖的双手,因对生的渴望与对死亡的恐惧而夸张变形,佝偻的身体几乎压在地上。“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失去双亲的孤儿,在禽兽的杀声里,在尸横遍地的巷道里,在已经麻木了的惊吓与恐惧里……”这组描绘孤儿寡母在日机轰炸中逃难的场景,引起人们深刻的同情。手无寸铁的寡母带着自己的孩子,仓皇出逃,甚至来不及给孩子套上冬日的棉袄。“逃啊,恶魔来了……”紧紧抱着孩子的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抵挡四处飞散的弹片。后面是一名五六十岁的中年男子,搀着自己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逃难,“八十岁的老母啊,赶快逃离这恶魔的血腥!”一名少女为保住自己的贞洁,准备投井自尽,因那“圣洁的灵魂岂容禽兽的凌辱?!只有死!只有死!!只有死可洗去这污浊!!!”最令人动容的,是倒在血泊中的母亲,将自己最后一滴奶喂给她怀中的婴儿,然而,“寒冷、惊恐将这哭僵的孩子凝冻!可怜的宝宝怎知母亲已被捅死。血水、乳水、泪水,已结成永不融化的冰。”在尸横遍野的道上,一个逃难的僧人停下步伐,为含冤的少年闭上双目,“啊,闭上眼睛,安息吧!冤魂!——可怜的少年!”看着这一座座直抵人心的雕塑,读着基座上一行行呐喊般的注释语,人们仿佛置身那历史的悲剧现场,不禁泪下。紧接着,伫立在人们眼前的是大型主题雕塑《冤魂呐喊》,通高12米,使观者如临巨岩,给人极大的视觉震撼和精神压力。细观银灰色质的雕塑壁面,艺术家塑造了一个呐喊的冤魂,他那瘦骨嶙峋的手直指苍穹,发出冤屈的吼声。右侧壁上是一幕平民被屠戮的场面,撼人心魂。这座雕塑由两个不规则的三角形体构成,犹如被军刀劈开的城门,形成联结生与死、绝望与希望的“逃难之门”。在无限的悲痛与沉思中,观众穿过这扇门,正式进入馆内参观。走出纪念馆,伫立在馆外和平公园绿洲上的是该组雕塑的尾声——一座以“胜利”为主题的浮雕墙。“V”形的壁面上,分别为“黄河咆哮——冒着敌人炮火前进”和“长江滔滔——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主题画面。凝结在“V”的节点处的是一位吹响胜利军号的中国军人,他折断了侵略者的指挥刀。这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与和平公园的主题意象相辅相成。至此,一部凝固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铸造国魂的雕塑史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是我们铭记历史、寄托哀思的载体,让观者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吴为山在《魂兮归来——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记》中写道: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

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

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我祈求,

我期望,

古老民族的觉醒,

——精神的崛起!!!

(曾小凤)

    【人物档案】

吴为山

1962年生,江苏东台人。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百件雕塑立于国内重要机构及公共空间,代表作品有《马克思》《孔子》《老子》《睡童》等。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