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美术记忆】向国旗敬礼——尚可、陈世宁、张承志、许朝晖 《万众一心》
内容简介:
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尚可、陈世宁、张承志、许朝晖四位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艺术家共同创作了漆画《万众一心》,为祖国献礼。
内容简介:
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尚可、陈世宁、张承志、许朝晖四位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艺术家共同创作了漆画《万众一心》,为祖国献礼。向国旗敬礼
——尚可、陈世宁、张承志、许朝晖《万众一心》
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尚可、陈世宁、张承志、许朝晖四位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艺术家共同创作了漆画《万众一心》,为祖国献礼。这件作品适时反映了民族团结的主旨,传达了爱国主义精神。作品参加了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万众一心》描绘了升旗仪式的场景,身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民聚在一起,他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于画面中,通过服装和头饰可以分辨出他们所代表的民族,如站在前排的藏族同胞、头戴巨大银饰的苗族同胞等。戴着红领巾的两位少先队员站在台阶边,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朱红色鲜花簇拥的升旗台上,升旗手扬起国旗的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为这庄严的时刻而静默,眼神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金色的背景中、红色的国旗底色下,一群白色的和平鸽展翅飞翔,它们象征着和平与希望,带着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飞向天际。
作品以红、黄、白三色为主色调,符合中国传统的色彩审美观。白色的汉白玉台基、笔直的旗杆,与少数民族人民服装及头上戴的银饰、护旗手的白手套相呼应。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国旗用鲜艳的朱漆画就,与牡丹、红毯、少先队员的红领巾和各族人民服饰中的红色相呼应。金色的底色象征着曙光,与国旗上的五星,升旗手、护旗手身上的橄榄绿警服相呼应。这身服装是第四代武警部队服饰,2005年这套服装就更新换代了。现在天安门的国旗护卫队已经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这张画作记录了一段值得回忆的历史。
作品采用横向阶梯式构图方式,尽量避免描绘人物剧烈的动态,各族人民簇拥在一起,体现了国家的统一与团结。这种稳定的构图模式也令画面具有纪念碑的效果,仿佛每一个人都是一座矗立着的纪念碑。作品图案简单,符号性明确。在刻画人物时,作者极尽细致地描绘了他们的服饰,但在国旗的描绘上,除却动态需要,尽量避免褶皱的肌理,使用了平面而纯粹的红色,增添了视觉冲击力。
这是一件带着大漆特性和味道的作品。漆画是一门绘画艺术,也是一门工艺美术,这就决定了漆画要兼具绘画性和装饰性,在吸纳西方绘画特性的同时还要兼具民族风格。中国自古便有传统漆艺,人们喜欢朱漆的艳丽、黑漆的厚重。一般人接触到漆画的原料大漆,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的症状,因而漆画艺人在长年累月的创作中,常常双手起疮生茧。但大漆这种材料的另外一种特性却让漆艺家放不下它,大漆在空气中会转变颜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变化快,干燥时变化慢,随着岁月的变迁,漆画一直呈现着变化的状态,体现着“无常”的哲学魅力。因材料特殊,漆画艺术呈现出不同于国画、油画、雕塑等纯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万众一心》展现着漆画的魅力,艺术家们在变量中探索艺术不变的真理,用这件作品阐释各民族一家亲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母亲献礼。
(王宇彤)
【人物档案】
尚可
1963年生,安徽安庆人,199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交流部主任。
陈世宁
1955年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 年获油画艺术研究硕士学位,2005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
张承志
1960年生,江苏南京人,1982 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装饰艺术专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许朝晖
1968年生,号四方斋,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