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美术记忆】舍小家,为国家 ——刘小东《三峡新移民》
内容简介:
三峡水电站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新中国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1992年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1994 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线竣工。
内容简介:
三峡水电站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新中国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1992年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1994 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线竣工。舍小家,为国家
——刘小东《三峡新移民》
三峡水电站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新中国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1992年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线竣工。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度,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全国水力发电的20%。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国内经济建设对电力资源的迫切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助力。
自19世纪70年代电力发明和投入使用以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迅速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并掀起了第二次科技革命高潮。1878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水电因其清洁无污染、低成本、可再生等优势,成为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电能资源之一。但同时,水库效应带来的生态影响、因筑坝所需而不得不进行的移民搬迁等一系列问题相伴而生,难以避免。特别是移民搬迁问题,也摆在了三峡工程的建设者面前。
从1992年三峡工程正式获得批准开始,移民工作就已经逐步展开。1992年10月,湖北秭归杨贵店村70多岁的老党员谭得训,带领全家老少搬进了临时帐篷,成为三峡移民搬迁的第一户。搬迁工程历经10年,总人口达140余万。
10年来,为了三峡工程的顺利竣工,为了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隶属三峡库区的湖北、重庆各地父老乡亲,积极配合国家政策,迁离故土,移居全国各地再创新业,建起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乡村。百万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国家”的牺牲精神,引起广泛而持续的舆论关注。为此,2002年,百万三峡移民更是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大奖。百万规模的移民,已不仅仅是人口的重组那般简单,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同样影响深远。搬迁可能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就直接摆在人们面前,令人深思。艺术家刘小东就是其中的一员。
油画《三峡新移民》是他2004年赴三峡写生时创作而来。作品以尚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为主体,刻画了大坝合龙后正在施工的吊车,大坝旁亟待拆迁的民房,以及驻足于岸边废墟之上的即将搬迁的库区人民。他们有的在凝望坝体,仿佛回想曾经的家园在何处;有的则视线穿透画面,直视观众,以寻求沟通的可能;还有三两成群、服饰各异的孩童,他们天真无邪地嬉戏,并未察觉到身边发生的变化;有的脸露笑意,似乎对今后新的生活期待不已……而画眼则是一只飞翔在高峡积平湖那一望无垠的水面之上的野鸭。画面表现了艺术家对三峡工程给库区人民带来的思想和生活双重影响的深度思考。
刘小东用写实主义的表述方式来客观呈现三峡库区人民的现实生活。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凝望眼前的一切,而三联画面左边坝体上机器的轰鸣、百废待兴的热闹场景,显然与画面右侧所营造的废墟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三峡工程的兴建无疑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更改变了整个库区周围的环境和生态。
(吴端涛)
【人物档案】
刘小东
1963年生于辽宁。198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1998年至 1999年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鲁登塞大学美术学院。1994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日本福冈市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