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葛洲坝工程的青年建设者 ——唐小禾、程犁《大坝的儿女》

内容简介:

《大坝的儿女》表现的是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人群体中的特殊工种——水利建设者。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葛洲坝工程的青年建设者 ——唐小禾、程犁《大坝的儿女》


《大坝的儿女》表现的是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人群体中的特殊工种——水利建设者。水利工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厂车间,水利建设者也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工人,他们需要专业的水利工程知识作为工作指引,同时工作流动性大,往往在一个工程结束之后就会奔赴另一个水利工地。因此,水利建设者的事业常代代相传。葛洲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水电站自1971年5月开工兴建以来,几经波折,最终于1988年12月全线竣工。葛洲坝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湖北宜昌葛洲坝水电工程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万众瞩目,同样吸引着身为湖北人的唐小禾和程犁夫妇的目光。二人为家乡能有这样的重大工程而感到自豪,同时,身为艺术工作者,他们肩负着一份为这些辛苦的建设者造像的责任心。正是在这种责任心和自豪感的双重影响下,唐小禾、程犁夫妇离开武昌,来到葛洲坝建设工地的现场,并在工地前沿的工棚中安了家。为了了解水利建设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夫妇二人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与工人们朝夕相处。他们通过大量的现场访问、写生来收集素材、构思创作,最终在工地现场完成了油画《大坝的儿女》,它表现了新时期水利建设者的子女们在平凡的一天的生活日常。

《大坝的儿女》并非一件孤立的作品,而是三联画《葛洲坝人》中的一幅,另外两幅分别为《大坝中坚》和《工地上的母亲》,三幅画共同塑造了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家庭群像。其中,《大坝中坚》刻画的是这个工人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既是大坝工程建设的中坚,也是每一个建设者家庭的中坚,作为男人和父亲的形象出现。《工地上的母亲》则是一曲伟大母亲的颂歌——她们既承担了大坝的部分建设任务,还肩负着家庭的责任:烧火做饭,哺育、教育子女。较之对刚毅的父辈建设者和协调工程建设与小家庭和谐的母亲群体的表现,《大坝的儿女》寄寓了创作者更多的感情。他们是水利工人的子女,是因大坝而生,与大坝共同成长的年轻一代,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在他们坚定的眼神、淡然的心绪和自信的笑容中,唐小禾、程犁夫妇看到了新一代水利建设者的光明未来。

《葛洲坝人》以朴素的写实主义手法,客观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当代工人的形象,通过厚重而不沉重、细腻兼具立体雕塑感的笔触,实现了对画面中这些平凡的劳动者的艺术表现。艺术家发自内心对水利工程建设者的描绘与赞美,赋予作品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整组三联画《葛洲坝人》,尤其是《大坝的儿女》成为20世纪80年代艺术作品中,对当代中国工人最感人的精神写照。正因此,该幅作品在1984年湖北省美术展览上获得金奖,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吴端涛)

【人物档案】

唐小禾

1941年生于湖北武汉。1957年入湖北艺术学院附属中学学习,1960年入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油画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后被选派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历史画创作组学习。历任湖北省美术院创作组长、创作室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

程犁

1941年生于湖北武汉。1957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附属中学。1960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油画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工作,1972年调至云南省文化局创作组。1973年调至湖北省美术院,历任创作员、油画创作室主任。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