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鸣奏的最强音——戴恒扬、马勇民、刘国才《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农村很快成为当时万众关注的焦点。党的政策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84年,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的大背景下,戴恒扬、马勇民、刘国才合作的油画《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得金奖。画中的农民铜管乐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缩影,他们吹响新时期改革的号角,正在迎接这片广阔土地的光明未来。
作品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出现的新生事物——铜管乐队——为描绘对象,画中土生土长、面容质朴的农民拿起金光闪闪的西洋乐器,专注地演奏着属于自己的乐曲。小号、长号、大号一应俱全,这一场景被画家描绘得金光灿灿,与金色的田野融为一体,给人以阳光普照的温度感,构成富有张力的色调和强烈的戏剧效果。画家从农民管乐队表演的侧面这一视角,表现出农民乐手们喜气洋洋的精神状态。铜管乐器的反光效果特意运用了红、黄、蓝三原色,使画面欢乐积极的气氛更加强烈,我们仿佛能听到画面中乐器演奏的响亮旋律,它象征着时代鸣奏的最强音。
作品以当时流行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为题,抓住了当时农民的这一社会热点,以及铜管乐队这一开放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来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作品通过对时代脉搏的把握,给人们带来新的气象,向社会传达出一种振奋向上的气息。农民管乐队植根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奏出了一代农民的新希望。
《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运用写实的手法,以夸张的颜色、突出的主体构图、多样的形式来呈现,以农民生活中的新变化表现现实性,使现实主义富有特殊意义。作品既突出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又充满了中国艺术家共有的民族情感与乡土气息,这种创作手法被称为乡土写实主义。作品开始从对苦难和朴实的描写中解放出来,向着崇高的审美理想方向发展,构建了中国农民的新形象。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农民显得轻松而愉悦,他们陶醉于乐队的演奏,发自内心地为农村的变化庆贺。这种艺术题材表现了以“乡土中国”为主题的人道主义情怀。画家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秩序,他把现代生活的诗意、哲理、观念转换成艺术语言,从而落实到画面本身。这是一个时代的变革,它预示着一种新的生活,也预示着新的艺术方式的建立。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再一次强调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性,更说明了改革始于农村的重要意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离不开现实的土壤,传统是一种动态过程,它既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时代的眼光,敏锐地感应时代赋予生活的活力,创作出能唤起一个时代记忆的感人作品。
新时代仍然有无数在艺术之路上不断超越的优秀艺术家,他们通过一幅幅散发着浓郁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从社会发展的侧面,展现出改革开放以来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巨变。
(易颖)
【人物档案】
戴恒扬
1946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1969年至1998年在该院绘画教研室工作。现为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秦香莲》等。
马勇民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刘国才
舞美设计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与戴恒扬、马勇民合作的油画《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金奖。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