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不畏路途遥远, 只为归乡团圆 ——高小华《赶火车》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不畏路途遥远,只为归乡团圆——高小华《赶火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逢春节,在外奔波打拼的中国人总渴望在这个节日回家乡过年,不畏路途遥远,不惧行程艰辛,再难也要与亲人团聚。中国人归乡团聚的迁徙,是时代巨变的历史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深刻地影响着城乡人民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1958—1965年的不稳定阶段;1966—1978年的停滞阶段;1978年开始步入稳步高速发展阶段。“春运”就是这个高速发展阶段出现的特殊景观,并一直延续至今。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 1980 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高考的恢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求学,其中绝大部分外出的人都选择在春节期间返回家乡,一家团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必然结果,而且在打破南北地域界限、沟通城乡人民生活的过程中,也揭示了中国百姓最真切的情感历程,反映了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这种大规模的人口在短期内集中且迅速流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而实现这一迁徙,将人们安全、高效地送达各自的目的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中国用持续的发展证明了,我们能做到,并做得越来越好。高小华创作于1981年的巨幅油画《赶火车》,以全景式的构图和宏阔的场面再现国情民生,是中国当代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经历春运的历史缩影。

为了创作该作品,高小华曾长期往返于重庆、武汉、河南等地,通过拍照和速写的方式,捕捉各个年龄段人物在“赶火车”这一特定时刻的喜怒哀乐。画家三易其稿,历时一年,先后绘制了草图稿3幅及素描稿24幅,以期在有限的尺幅内最大限度地展现作品的情感张力。《赶火车》描绘了80多个性格各异的人物。画面可以分成若干个焦点:车厢入口处、执勤者与问路者、两处站台售货车和左侧的车窗口。

画家着重关注两种细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被描绘的人物呈现出赶火车时的期待、焦急、紧张和疲惫,这些肢体语言同时也暗示着他们是再平常不过的芸芸众生。车厢门前拥挤的人群,或焦急等待;或用尽气力,携带着只身在外仅有的“家当”;或扶老携幼,充满牵挂。画家还塑造了具有情感穿透力的诸多面部表情:车上的人探出头,撑起下巴,用一种闲适的目光扫视站台上发生的一切;站台上蹲着的人则用略带迷离的眼神观望;女执勤者面露严肃神色,排队者中不乏怯意与警惕,孩子们展露出天真的笑靥;站台上的两辆售货车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那里临时售卖送给亲朋的礼物,但价格自然不菲,很多人都在围观踌躇。这一连串场景打破了人们赶火车时单调的气氛,同时也暗藏着画家看待人物的复杂心情。作品以类似电影长镜头的方式呈现,虽然人物表情与心态各异,但全部统摄在一片紧张繁忙的气氛中,没有个体价值的刻意突显,更没有英雄人物的出现,打破了“文革”时期惯用的价值判断和叙述模式。构图开阔舒展,人物间微妙的聚散、错落、俯仰、张弛消解了过于平直的营构方式。作品通篇颜色低沉,画家希望展现的不是都市里的繁华与明丽,而意在揭示在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人口流动带来的埋藏在人们心中的情绪。正如高小华对这件作品的自述:“没有比赶火车的时刻更能了解中国人、中国社会的了。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人们来自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南迁北返,送故迎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几乎都融聚于此一刻……那是现代社会的缩影。”

没有一种艺术手法比用平视而冷静的视角去聚焦和叙述最真实、最广泛的底层百姓生活更能触动观者的心弦。他们真实的故事本身就构成了一部《人间世》。正是由于作品主题的深刻性及画家驾驭宏观场景的高超能力,该作品在中国美术界赢得了“油画的《清明上河图》”“具有社会学研究的视觉样本意义”等美誉,并于 1999年获得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颁发的“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

历史题材绘画的意义正是让我们留住岁月流逝的痕迹,感受时代脉搏。时过境迁,如今的运输境况更为多元化、便捷化、人性化。1979年,全国春运人次为1亿,2012年达到峰值——38亿人次,此后每年均稳定在30亿人次左右,

2019年春运人次为29.9亿。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出行方式由以公路、铁路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高铁、民航为主。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动车、高铁的相继开通,大大缓解了春运压力;购票渠道更多样化,互联网、电话、窗口、自动售票机及代售点购票等方式开通,人们由彻夜在火车站排队购票转变为七成旅客通过网络购票,使用手机应用程序便能轻松购票。高铁和民航的发展也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的在途时间,春运体验更舒适便捷;出行目的更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反向春运”和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据铁道部数据,2019年抵达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探亲团聚的人越来越多,更有超过4亿人次选择春节出游,其中出境旅游人次达700万。从春运的变迁,我们亲历了改革开放的巨变,切身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不变的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那种“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史晨曦)

【人物档案】

高小华

195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先后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现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后“文革”时代“伤痕美术”及“四川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四川省油画学会会长。代表作有《为什么》《赶火车》等。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