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美术记忆】中国壁画的复兴之作 ——袁运生《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内容简介:
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国美术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始走向复兴和繁荣。
内容简介:
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国美术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始走向复兴和繁荣。中国壁画的复兴之作 ——袁运生《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国美术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始走向复兴和繁荣。
1979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时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设总指挥的李瑞环找到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表达了需要一些壁画装饰候机楼的想法。很快,来自全国的美术工作者被组织起来,成立了机场壁画小组,共同创作。由张仃创作的《哪吒闹海》、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袁运甫创作的《巴山蜀水》等壁画先后宣告完成。
1979年9月2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举行落成典礼,七铺壁画分别安置在候机楼二楼的东、西餐厅和贵宾休息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大规模的壁画创作。当年10月,标志着中国文艺界全面“解冻”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给予机场壁画很高的评价,将它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并称为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美术创作成果。而壁画群中画幅最大、最引人瞩目的一铺,当属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当时袁运生刚从云南写生回来,接到为首都国际机场创作壁画的任务后,他以傣族最具代表性的“泼水节”为主题,设计并主创了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根据傣族民俗,人们在泼水节这一天相互泼水,象征着圣洁的洗礼和互致吉祥美好的祝愿。《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位于候机楼二楼西北方向的餐厅东壁,绘于一面高3.4米、长27米的墙面,墙面裱着整匹的亚麻布。壁画以傣族民间传说和傣族同胞庆祝泼水节的各类活动分组构图,浪漫的传说与多彩的现实交相辉映,多样化的热带密林起到既分隔又连接画面的作用,瑰丽的鲜花、蝴蝶、孔雀等特有形象穿插其间,展现环境特点的同时也丰富了画面元素。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起伏呼应,富有装饰性。饱满洗练的形象,夸张生动的动态,沉稳明快的色彩,无不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似一组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的音符,共同构成一曲和谐灵动的生命赞歌。壁画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了傣族人对自由、幸福和未来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壁画的诞生和面世历经曲折,画面中三个正在沐浴的傣家裸女形象在公共场所的亮相,在当时更是引起轩然大波。创作画稿时,为了能顺利通过草稿审查,袁运生在沐浴女子胸部位置画了一条线,表示下面是一条筒裙,但是在完成的画面上,作者并没有画上筒裙,而是大胆绘以裸女的形象。作品一经亮相即引起美术界乃至举国震动,观者如潮。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此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裸女场景引发的讨论逐渐升级,直到引起中央领导人注意。
10月的一天,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参观壁画,在看过壁画后,邓小平很开明,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看可以嘛。1979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对我国美术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给予很高评价,文章写道:“在新落成的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里,一批画作受到参观的中外人士称赞。有人说,它标志着中国壁画的复兴。美国著名的东方艺术学专家科恩夫人参观后说,她相信北京国际机场一定会以它的壁画而闻名于世界。”1980年《人民画报》第一期用封底和中间一个跨页的篇幅刊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的彩图,介绍文字这样写道:“青年画家袁运生,思想活跃,勇于创新。”这铺壁画传递了中国艺术界改革开放的信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志性图像之一。海外新闻媒体这样报道:“中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当时香港企业家霍英东更是敏锐地将此壁画视为改革开放政策的风向标,他曾回忆说:“当时投资内地,就怕政策突变……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邓小平的肯定表态保住了这铺壁画,可后来有关部门还是用胶合板将壁画的部分画面遮蔽起来,直到10年后才完全开放。机场壁画事件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关于这幅作品的争议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以此为开端,我国壁画进入大面积发展的新时期,涌现了包括北京二环路地铁壁画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作品。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壁画系,中国的壁画家也告别了找不到展示自己的艺术舞台的历史。2017年4月6日,袁运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壁画原稿,以及高3.4米、长达27米的铅笔稿。从某种意义上说,首都国际机场这一壁画不仅是难得的美术作品,更是一件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物。
(刘凤)
【人物档案】
袁运生
1937年生,江苏南通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工作室。1979年参加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创作,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教。1982年访美,1996年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致力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重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