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程丛林《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

内容简介:

自1966年“文革”开始,全国高等学校全面停止招生考试,一千多万城市初、高中毕业生到农村“插队”,成为“知识青年”,中国的教育事业严重受阻。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程丛林《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

自1966年“文革”开始,全国高等学校全面停止招生考试,一千多万城市初、高中毕业生到农村“插队”,成为“知识青年”,中国的教育事业严重受阻。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当年就组织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1977年10月,全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本年度的高考,中华大地上的万千学子为之兴奋。

1977年冬季,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重拾走进大学校园的梦想,接受文化知识的洗礼。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更为中国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也是全国恢复高考的重要转折时期。画家程丛林便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有着尤为深刻的切身感受和难忘情怀。程丛林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中的一员。“1977 级”的学生是“文革”后第一批通过公平考试,进入大学的幸运儿,他们怎能不激动、不欣喜。在校就读期间,程丛林创作了《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作品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校园里,同学们争先恐后挤进教室听课的场景。拥挤的教室中是一张张面带希望的面孔,他们稚嫩又成熟,是安静的聆听者,又是可瞬间一跃而起的战士。他们有的相互交流,有的一言不发,还有的要翻窗而入,教室中全部的空间都已被学生内心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望充满,空气中凝聚着学生们火一般的热情。程丛林描绘的是四川美术学院中自己的同窗群像,表现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代人重拾希望后的渴望与骚动。整幅画使用了比较严肃的冷色调,密集的人物排列生动而不凌乱,似乎既能使观者透过画面看穿人物心中的所思所想,又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动势。作品以恢复高考为大的时代背景,以写实的手法细腻深入地描绘了历经这场巨变的课堂,表现了年轻人对知识本能的眷恋,用画笔为这些生动的个体找到了他们在时代中的位置。

《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表现着那个时代,影响着那个时代,也让未来的一代又一代回忆起那个时代。虽然1977年已成为历史,但作品中希望、渴望、奋斗的精神依然感染着我们,将永远与前进的时代产生共鸣。《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后来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程丛林又在2009年以同一构图重画了这张画作,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程丛林说:“如果,人们在若干年民族康复以后能带着沉痛和亲切之感回想起《夏夜》中那些脸色发黄的年轻人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我就感到非常满足了。”

4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望过去,恢复高考无疑是改革开放之初一个重大的正确决策,它牵连着家家户户的命运,更牵动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恢复高考后的一代代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投身时代浪潮,成为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栋梁,为国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77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仅5%,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75万,录取率达81.13%。知识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他们,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易颖)

【人物档案】

程丛林

1954年生,四川成都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曾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德国奥斯纳布名克大学。曾担任首届及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是“伤痕美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1968年×月×日雪》《1978年夏夜》《华工船》等。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