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周树桥《春风杨柳》

内容简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这个特殊的群体,曾带着理想与抱负,奔赴祖国的广阔天地,挥洒青春与汗水。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命运,影响了中国成千上万个家庭。有太多感人至深的知青故事,也有太多刻骨铭心的知青回忆,随着岁月流逝,历久弥新。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周树桥《春风杨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这个特殊的群体,曾带着理想与抱负,奔赴祖国的广阔天地,挥洒青春与汗水。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命运,影响了中国成千上万个家庭。有太多感人至深的知青故事,也有太多刻骨铭心的知青回忆,随着岁月流逝,历久弥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学不招生,工厂基本不招工,商业和服务业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初、高中及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升学,也无法分配工作。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重要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全国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广大知识青年意气风发,满怀豪情,积极投身这一运动。知识青年到农村后,向农民学习生产知识,参加艰苦的农业劳动,传播文化知识,担任生产队干部以及小学教员等。

他们希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1973年夏天,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周年工作总结会议,对知青下乡、管理、返城等政策做出了若干调整。此时也有大批画家随知青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知青下乡后看到的新鲜事物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毕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的周树桥创作的《春风杨柳》正是其中的代表。

《春风杨柳》选取知识青年刚到农村生产大队礼堂时的场景,坐好后的青年们正准备接受农民们的欢迎。这时每位知青手中都端着一碗农民大娘刚送来的热水,热气腾腾,温暖人心。知青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兴奋、好奇的笑容,表现出准备大干一番的豪情。胸前的大红花映衬着他们朝气蓬勃的笑脸,显得熠熠生辉。画面中心是一位身穿浅色衬衫、稍带稚气的年轻女孩,她正为周围的新鲜事物所吸引,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劳动生活,挎包上的红色五角星暗示着她将继承革命传统,在农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在给知识青年端水的中年妇女,是这个村子生产队的大队长,通过端水同知识青年见面,表示欢迎。

周树桥用巧妙的心思将画面人物与环境处理得恰到好处。台上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和笔记本、椅子上的草帽,都将作为礼物发放给知识青年,而青年们行囊中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红旗》杂志等,也体现着他们思想的进步,这些都是为主题服务的。礼堂室内敞亮、整洁,室外阳光明媚,正好与主人公们容光焕发的幸福感融为一体,体现了当时绘画“红、光、亮”的总体原则和审美倾向。

关于这幅画的命名,作者曾这样说道:“有一次在广播中听到《边防战士爱红柳》的曲子,便想起了杨柳的属性,插到哪里就长在哪里。又想起毛主席的‘春风杨柳万千条’的诗句,正好能够表现主题大意。”于是作者便决定用《春风杨柳》作为画题,将“春风”比作毛主席和党中央对知识青年的关怀和培养,“杨柳”比作青年本身。这些“杨柳”将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扎根成长,绿柳成行,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将在这场运动中茁壮成长。

在回忆自己的知青岁月时,周树桥曾撰文写道:“20世纪70年代,全国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这时代的大潮中,每个人都在充当一个角色。我也参加了当年欢送知青上山下乡的一些活动,跟随广州市卫生局一队知识青年同去广东省佛冈县体验生活,以了解知青上山下乡的整个过程和进行每个场合的感受。下乡有一个多月时间,画了许多速写和一些生活场面的构图。

1974年5月起,在之前的基础上选择了目前画面的构图,进行大幅油画创作。……《春风杨柳》原作一直在中国美术馆收藏,终于在2012年8月在广东美术馆作了第一次的展出,我也在40年后再与这张原作相遇。人生难得有几个10年,时常想起这幅油画,于是我也画了一张第二版的《春风杨柳》在家中,与之相伴。”

(陈雅婧)

【人物档案】

周树桥

1938年生,广东开平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广州市美术公司创作干部,广州画院画家、副院长。1981—1987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执教。1987—1990年在美国做访问艺术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主要代表作有《春风杨柳》《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寸草心》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