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靳尚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有的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阵营。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有的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严重威胁了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为避免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保持政治独立,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亚非国家纷纷掀起一股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浪潮,也因此形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两极阵营之外由贫弱亚非国家组成的广大“中间地带”。此时,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共和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这个“地带”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连同“二战”前已独立的国家,亚非地区多达30个国家独立,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缅甸等国开始共同倡导上述原则,以寻求国际关系的平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4年,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缅甸五国总理团结起来,提出召开亚非会议的设想。数月后,五国总理发表联合倡议,邀请包含中国在内的25个亚非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万隆会议顺利召开,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情况下,由亚非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自主召开的大规模的国际盛会。会议就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等各项问题达成协议,通过了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决议与宣言,肯定了亚非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指出了亚非国家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前景,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具有历史性意义,它开创了亚非国家独立自主讨论和解决自身重大问题的先例,推进了第三世界形成,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促进了新独立国家经济发展。时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此次大会。会议上,有的国家代表攻击共产主义,有的则表达了对中国的疑惑,会场气氛紧张。

针对这些问题,在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下午,周恩来登台讲话,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之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周恩来言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获得了绝大多数与会国家的支持,化解了矛盾,谋求了共识与友谊,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也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作为一件历史题材绘画作品,油画《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没有描绘大的会议场景,而是选择描绘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登台讲话的一幕,表现手法具象写实,人物神态刻画到位。对比当时留存下来的会议影像记录,讲台上的周恩来身穿工整的中山装,发言时声音洪亮,自信十足,这幅作品近乎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不同的是,画家将周恩来的发言定格在双手摊开、目视前方的一刻,浅色的中山装换用深色来表现,与浅暖色的背景拉开距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睿智的大国领导人形象。

(杨钟慧)

【人物档案】

靳尚谊

1934年生于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任教于版画系。196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第四届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油画院研究员、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顾问。代表作品有《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瞿秋白》《医生肖像》《画家》《晚年黄宾虹》等。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