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区辖8镇、6街道,116个村、69个社区,区域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58万,其中农村人口11.4万人,基层党组织1007个,党员18487名。近年来,该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锚定“全省争一流”目标,强基础、抓示范,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一、定一个思路,扛一级责任。坚持“四个一”工作思路:树牢一个理念,即共建共享理念;建立一个机制,即“党建引领、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机制;找到一个切入口,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把握一个根本,即发展产业。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领导,牵住“牛鼻子”。今年区委主要领导共召开专项调度会、推进会5次,并带头开展区委书记巡党建活动和联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区级层面下发《关于开展党建“六大行动”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关于创建西河沿线党建示范带的实施方案》等7个文件,明确11项重点任务,下达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带动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大抓党建、大抓基层。二是比学赶超,用好“指挥棒”。将竞争性比选和淘汰机制运用到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上来,通过自主申报、擂台比选、专家评审等程序,从32个申报村中择优选取19个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每个村均安排了区委常委联系。区财政下拨17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扶持一批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大引领观摩比武活动,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党建经费用于奖励先进单位。将乡村振兴纳入全区绩效考核内容,每月一调度、双月一点评、半年一评比、年底总考核。三是以点带面,打造“示范带”。以西河沿线2个镇、15个村为重点,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党建长廊15公里,美丽屋场18个,支部农场5个。同时,郴州大道、郴永大道沿线村庄同步跟进,探索将党小组建在屋场上,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二、兴一域产业,富一方百姓。推动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村民分享产业、让产业增值受益。一是政府规划“产业连片”。以“一带一镇”(即西河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飞天山镇)为重点,突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休闲体验”两个方向,做强栖凤渡鱼粉、金朵高山菊、大奎上腊肉等农副产品品牌。飞天山镇引入“那山那水云溪居”“中青小鹿研学基地”、璟博农业科技公司,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全区共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5个、授牌农业龙头企业9家,“湘江源”省级公用蔬菜品牌企业7家。二是支部引导“基地连户”。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引导4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9户种粮大户与农户连接,将农户培育成产业基地的职业农民。全区农业标准化基地生产面积达10万亩,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2000亩,“三品一标”有效总数16个,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8000余万元。三是群众参与“利益连接”。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管理、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并参与企业规划建设、原料供应等生产经营过程,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栖凤渡镇瓦灶村120名农户入股当地企业、合作社,打造利益共同体,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凝一股力量,聚一批人才。坚持“选、派、育”相结合,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突出功能抓选配。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镇、村两级班子。选拔36名35岁以下表现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年轻干部进入镇领导班子,41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镇机关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村“两委”班子引进致富能手248人,占45%。致富能手担任村党组织书记46人,占40%。18名村干部定向招录进入事业单位或公务员队伍,2名村干部通过比选进入镇领导岗位。二是尽锐出战强帮扶。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和有农村工作经验干部中选派工作队员,其中选派5名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整顿村,12名政法干部到信访问题突出村,5名懂旅游的干部到景区资源优越村,8名懂经济的干部到产业活跃村。全区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帮扶村、面上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派出驻村工作队32支,队员78名。向8个镇派出科技特派员30人。三是引育并重兴人才。不断加强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四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上门拜访、微信电话沟通、发布招贤令等方式,成功引回140名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返乡建设家乡。大力实施能力提质工程,在本地或外出培训村干部和工作队员700人次。每年培训村级致富带头人200名,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工匠500名。
四、强一体推进,美一带环境。立足标本兼治,消除脏乱差,既美化乡村“面子”,又提升乡村“里子”。一是环境提质更优美。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建成中心镇垃圾收集中转站8座,8个镇及90%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新增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28个、小康新村48个,55%以上的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标准。二是生活提标更优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成户厕改造1.05万户,新建公厕91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5%。累计投入10.2亿元用于城乡公交车项目建设,所有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成功创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48%,集中供水率达90%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三是治理提升更优良。开展“三费”(保洁卫生费、自来水费、建房保证金)收取,引导村民从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规范村民建房等三个方面形成村规民约。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116个村均建立“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同时,开展“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最美新乡贤”等评比表彰,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试一条路子,增一分底气。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且增收办法不多的现状,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试点引路出经验。去年,运用全市“100万以下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建”的政策,选择五里牌镇红五星村先行试点,由村集体组织承建一条投资32万元的通组公路,直接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二是审慎研究出文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湘办发〔2021〕18号)文件精神,探索200万元以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交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出台《苏仙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建200万元以下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暂行办法》。三是迅速落地出成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工程项目摸底,建立农村2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库,共摸底项目606个,涉及金额2.1亿元。目前,有43个村严格按照“四自两会三公开”模式,承建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农田水利等68个项目,总投资1300多万元,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