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四雁”工程激活乡村振兴“智力引擎”

文章来源: 泸溪县委组织部  时间: 2021-11-19 17: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批爱农村、懂技术、懂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泸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人才强链、补链、延链、固链为抓手,深入实施“四雁”工程,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充实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锻强乡村振兴“主心骨”。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突出能人治村,深入实施“头雁”整体优化提升工程。一是拓宽渠道“选”。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采取“1+N”多渠道选任机制,坚持内挖、外引、下派相结合,打破“本村选、选本村”的传统,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干部“选人难”问题。今年换届选举中,从外地回引返乡创业优秀党员15人、本乡本土大学生10人、退役军人11人,本村推选党员致富带头人44人,乡镇机关下派党员干部8人充实到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全县147名村级党组织书记素质、年龄、学历结构大幅优化,平均年龄41岁,较上届下降7.8岁;大专以上学历47人,较上届提高15.6%。二是精准滴灌“育”。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坚持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统筹,事业发展、工作开展与干部成长深度结合,精制培训计划,精确培训课程、内容、方法,建立支部下单、县委派单、部门接单“订单式”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请上来、走下去”多元化培训方式,选派125名村支书到山东、湘潭、花垣等地培训交流,全县724名村支“两委”实现轮训全覆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依法履职、服务群众等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三是强化关爱“激”。深入落实省委“1+5”文件精神,坚持待遇保障、政治激励、生活关爱并重。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将工资待遇提高至4.5万元/年,并按全日制专科500元/月、本科1000元/月、硕士2000元/月、博士3000元/月落实学历工资,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坚持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每年拿出一定名额,面向村级“两委”成员,招录公务员、比选乡镇领导班子、招聘事业站所干部,打破了村干部成长进步的“天花板”。落实谈心谈话、定期健康体检制度,使其工作有劲头、干事有奔头、思想有盼头。

二、实施“归雁”回引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排头兵”。

归雁返乡,群凤回巢。突出返乡人才带富,深入实施“归雁”回引工程,积极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创新。一是巧打“乡情牌”。突出以情引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在外优秀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返乡创新创业,三年共回引返乡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825人,其中教育、医疗等急需紧缺人才(含高层次)156人。浦市镇马王溪村从广东引回青年人才陈寿鱼创办了七彩花果公司,兴隆场镇密灯村党员唐荣芬从浙江返乡发展白茶种植4000多亩。二是广搭“连心桥”。建立本籍外出优秀人才信息库,在全县11个乡镇设立人才联络服务站,各乡镇通过“两微一端”、智慧党建APP等定时推送家乡发展、节日慰问等信息,浓厚人才家乡情缘。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管理,组建流动人才党支部、在外人才联谊会,通过线上线下,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组织交流座谈,让外出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三是投送“政策包”。深入实施“双百”工程、“310”工程,提标创业补助,对返乡人才每人2000元、小微企业每个1万元的标准落实创业补助,并提供免息贷款,三年共发放创业补助684万元、创业贷款3846万元。积极开展领军企业申报评选活动,对评选达标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合作社给予5-10万元的资金扶持。近年来,共落实25个创业主体奖补资金395万元。通过优化返乡创业政策供给和金融支持,三年来,全县新增返乡创业实体458个。

三、实施“雏雁”孵壮工程,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雏雁展翅,翱翔九霄。突出青年人才储备培育,深入实施“雏雁”孵壮工程,助力本土人才成长进步。一是加强储备蓄才。加大乡村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全面落实发展党员预警、报备、考核机制,注重从退役军人、致富青年、返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确保每个村动态储备后备干部2名以上,三年来,共发展党员785人,实现了脱贫村三年、非贫困村二年发展党员动态清零。对全县297名乡镇年轻干部实行结对帮扶、跟踪培养,将表现优秀的年轻人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着力储备一批基层经历丰富、业务能力娴熟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培养育才。加强本籍生源培育,深入实施“免费师范生、全科医生、农技特岗生”等本土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名师佘军等各类人才14人,打造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名、省级“名中医”1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三是加强实践锻才。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双百”工程,每年选派200名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农技特岗生赴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产业基地一线蹲苗锻炼,经风雨、强本领。并将新招录(聘)的乡镇公务员或事业站所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担任乡村振兴联络员;每年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长沙、株洲、章丘等发达地区挂职交流锻炼,机关、企事业人才轮岗交流100人以上,助力了年轻人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四、实施“鸿雁”赋能工程,壮大乡村振兴“先锋队”。

鸿雁赋能,群雁高飞。突出技能人才优化提升,深入实施“鸿雁”赋能工程,让雁阵成形、迸发活力。一是拓宽学历提升通道。深入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人才定向培养计划,鼓励村支“两委”成员、年青党员,通过在职学习、函授等方式,到电视大学、湘西职院进修,提升学历。近年来,全县共295名青年人才、35名后备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专科学历275人,本科学历20人,进一步提升了学识水平。二是搭建技能提升平台。依拖科研院校、农村企业、实训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开展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实用技术及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四大培训”,着力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近年来,先后建立11个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基地、3个省级农业星创天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1个农民培训学院,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电商达人669人,乡村工匠57人,民族文艺传承人61人。突出信息、资源、技术共享,深入开展科技专家服务团、民族传统技术“青蓝工程”,搭建技能交流展示平台,连续5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定期开展送技、送教、送医、送戏下乡活动,促进人才交流成长。三是强化服务管理保障。全面落实党委(党组)联点服务专家人才、定期走访、谈心谈话制度,全县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2人以上,乡镇、县直单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专家人才1名以上,组工干部全员联系,实现专家人才联系服务全覆盖。优化服务管理保障,县财政每年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本级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兑现和上级人才项目资金配套。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先后投资1.5亿元为乡村教育、医卫人员人均提供1套周转住房,今年落实企业高管住房43套和员工宿舍144套,人才生活住房、子女入学得到充分保障,进一步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