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今年以来,株洲市芦淞区以农村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全力做好新一轮驻村工作队人员选派工作。通过选好点、用好人、搭好台、助好力“四招”齐下,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有效巩固了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长短结合,选好点。从迫切发展需要入手,找准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的优势和长处,挖掘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弱项和短板,通过取长补短,用好用活资源,实现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如美丽乡村卦石村,发展基础较好,村级治理实现“五治”融合,通过市派驻村帮扶,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同时驻村队联系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龙凤庵村,发挥帮带作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助推两村发展。此外,“白关丝瓜”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以卦石村为核心片区打造白关丝瓜产业发展链,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持续加强软弱涣散村整顿,分别在党组织执行力不强、集体经济发展结构不优的龙泉村,并村后遗留问题多、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坚栗村,强化驻村帮扶工作。
坚持适岗匹配,用好人。为选好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组织部门充分酝酿讨论人选问题,将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作为第一要求,把人的特点与村情发展现实需要有效结合起来,重点在龙泉村、坚栗村、东山村选派队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其中龙泉村工作队队长孟宪海曾在多个部门任领导职务,统筹调度和执行能力强;坚栗村第一书记张海峰和东山村第一书记张润年乡村工作经验丰富,对当地情况熟悉。选派队员方面,13个驻村帮扶单位按照要求各派出一名队员,其中副科职以上干部11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5人。这些队员基本上是单位的骨干力量,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能够在驻村工作中积极主动发挥作用。
芦淞区乡村的金秋美景
坚持需求导向,搭好台。芦淞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全力做好两个结合文章,有效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大局。一方面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深入推进“三进三访三问”活动结合起来。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成员累计走访党员群众5600余户,解决各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2个。尤其是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限时办结,结果公示,将为民办实事情况作为基层党建调研核实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将区委巡察与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结合起来。2020年,区委在龙泉村、坚栗村开展巡察工作,针对村级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找病根,找准症结。下派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后,通过走访调研、座谈访谈、部门协调等,切实制定整顿方案,并对症下药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进一步明晰下阶段工作思路。当前,芦淞区驻村帮扶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龙泉村用气用水问题正在着力协调解决,以东山村为核心片区的丝瓜产业带发展成效逐步凸显,龙凤庵村发展集体经济势头强劲,预计年底收入突破10万元。
坚持保障到位,助好力。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新一轮驻村工作队人员选派工作的通知》,由区级主要领导联点,完善“组织部门管理调度、派出单位跟踪督办、镇(街道)协助配合、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具体抓落实”的责任机制。9月18日,区委书记唐卫湘、组织部长易喜仁赴龙泉村现场调度驻村帮扶工作,为龙泉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强化业务指导和培训,区委组织部开展全覆盖培训,举办三期村(社区)主职(含第一书记)培训、两期“两委”干部培训,区农业农村局加强具体业务培训和指导,白关镇和各涉农街道对村干部进行兜底培训,切实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落实管理考核责任,出台《芦淞区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管理办法》,明确驻村帮扶“八项职责”,严格考勤、定期调度、强化考核,全面加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和队员的管理,确保工作进度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