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倜
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尤为重要。
在湖南,有这样一门“网红”思政课——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已播出33堂大课、500余堂小课,全省近1000万名中小学生同步学习并辐射全国。
这门“网红”思政课,就是由省教育厅主办的“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它将课堂从教室搬到演播厅,以互联网为媒,让全省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深受学生喜爱,并获评教育部全国线上教学优秀案例。
紧跟时代潮流,诠释“偶像力量”
8月14日晚8时,“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红色系列专题大课《长征之歌》上线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上线的这堂课,旨在引领广大青少年铭记长征历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关键节点引导孩子“识时务”,在热点话题前引领孩子“明是非”。“时”和“事”一直是确定课堂主题的两条线索。
所谓“时”,即重要的时间节点:新春佳节之际,播出《欢喜过大年》,和同学们聊一聊贴春联、剪窗花等年俗;“八一”建军节前夕,播出《“八一”荣光》,感受人民子弟兵铿锵前行的力量。所谓“事”,即正在发生的家国大事: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战“疫”中成长》,还是北斗三号组网成功期间推出的专题大课《追梦》……每一个鲜活的时事热点,都成了网络思政育人的载体。
与其单纯说教,不如“重磅偶像”现身说法。
袁隆平生前亲切讲述自己与杂交水稻的故事;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给孩子们播下“航天梦”;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不仅讲解伟大抗疫精神,还寄语同学好好学习、科学抗疫……网络课上,“偶像的力量”深深激励着孩子们立下学习报国的决心。
丰富呈现形式,思政课更有趣
“清峰同学,你能看到眼前的郭老师吗?”
“看到了,好神奇!”
这堂《未来学校——我们的课堂》一课,运用5G传输加全息成像技术,让各地芙蓉学校以及偏远地区学校学生实现了实时异地同屏交流,让孩子们大呼“过瘾”。
同时,“影视化”的表现手法,让每一堂思政课的内容实现影视化、节目化、网络化、流行化,课堂因此变得更吸睛、更生动。
在《雷锋的朋友圈》一课,雷锋存世的唯一一段演讲录音,让孩子们有机会从第一视角了解雷锋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雷锋的同学群、老乡群和战友群三个“微信群”,现场感与立体感的交织,孩子们对于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上九天揽月》一课,制作《嫦娥奔月》情景剧,还原古老传说;拍摄VCR,邀请学生真人演示探月步骤;镜头走进嫦娥五号发射现场,并对话嫦娥五号工程总设计师杨孟飞……一堂课下来,屏幕之外的中小学生化身为“航天迷”,憧憬着探索浩渺太空。
通过运用多元化表现手法,思政课由此“活”起来、“火”起来。
城乡同上网课,优质资源共享
全省1万多所中小学校,近千万名学生,要让这么多学校、学生同步收看,不是件易事。
为此,省教育厅构建了“1+3+N”(现为“1+100+N”)授课模式。“1”为主校,设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演播厅;“3”为互动分校,每堂课轮流接入3个县(市、区)的各1所学校,与主校进行同步互动教学,分校以农村学校和教学点为主(“100”是指100所芙蓉学校);“N”为全省其他学校,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和电视频道同步收看课堂。
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于2019年11月15日上线,来自韶山学校、花垣县十八洞小学、麻阳第一芙蓉学校等偏远乡村学校的学生,以在线课堂的方式与演播厅里的城市孩子“同上一堂课”。全省学子同频共振、情同与共。
蓝山县新圩镇新圩学校校长段胜文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多媒体教室连过道里也摆上小板凳,当课堂上响起歌颂祖国的旋律时,学生们不自觉地哼唱起来……
除了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也让不少思政教师打开了教学新思路。
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党政办主任谭岩立与来自全省各地的思政课教师一道,录制了3节“老师说”专题小课。“这样的思政课,能激励着更多思政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深入人心。”谭岩立说。
“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家兴。”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表示,“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就是要让全省中小学生在这片网络思政育人的新天地里,树牢接班人之志,勇担接班人之责,在接力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这堂课,我们要一直上下去,并且越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