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冬天,欧阳海出生在湖南桂阳县老鸦窝村一个穷苦家庭,喜获男丁,本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喜事,但是,欧阳海的出生,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些麻烦。
因为当时正是抗战时期,为了保障前线兵员供应,政府实行“两丁抽一”的政策,也就是说,家中有两个儿子的,必须有一个上前线。
在欧阳海出生之前,他们家已经有一个男孩儿了,所以,欧阳海出生后,父亲很是头疼,为了不让大儿子上前线,父亲就想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给欧阳海起一个女孩儿的名字,对外声称自己家生了个女孩儿。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两个月后,欧阳海的哥哥还是被带走了,后来,家里的五分土地也被没收了,无奈之下,年幼的欧阳海只能跟着父亲乞讨度日。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一天,9岁的欧阳海像往常一样在乞讨,这时来了一队穿着黄军装的士兵。起初,欧阳海很害怕,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士兵不但没有欺负他,还分给他一些吃的,这让欧阳海非常感动。
为了报答他们,年幼的欧阳海自告奋勇,为他们带路。在路上的接触中,欧阳海得知,这支部队就是闻名已久的解放军,欧阳海早就听说过解放军的故事,因此更加卖力。
因欧阳海对当地的地形非常熟悉,解放军的剿匪行动非常顺利,大获成功,很多土匪都被逮捕,并绳之以法,欧阳海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英雄。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欧阳海在心里立下了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当解放军!
又过了10年,到了1959年,欧阳海终于成功应征入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欧阳海成为解放军战士后,始终保持着满满的斗志,哪里有危险他就往哪里冲,刚入伍三个月,就获得了一次三等功,入伍一年后,又被任命为班长,并带领四班成为全师的战术标兵班,第二次立下了三等功。
在平时的工作中,欧阳海也始终秉持着敢为人先、不怕苦不怕累的原则,在工地建设时,要求的工作量是完成200锤,但欧阳海却每次都要做到280锤才罢休。除此之外,欧阳海还经常忍饥挨饿,把粮食分给战友们,自己好几次都累倒在工地上。
在欧阳海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有一次,欧阳海的邻居廖五香老奶奶家里不慎失火,欧阳海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救出了老奶奶,自己的双手却被烧伤。后来归队时,欧阳海并未向上级领导说明这件壮举,反而说自己的手是不慎烫伤的。
1962年,欧阳海回乡探亲时,村里的一个小孩儿不小心掉进河里,欧阳海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跳下河,把孩子救了起来。
1963年回乡时,欧阳海又救了一个掉进井里的小姑娘。
即便是在回乡探亲期间,欧阳海也没有闲着,主动参加村里的劳动,村支书要给他计工分,他却说:“我吃的穿的都是国家给的,哪有向自己父母要工钱的道理?”
但是,欧阳海的生命,在1963年11月18日戛然而止。
那天,一列火车从衡阳出发,在经过一个急转弯的地方时,拉响了刺耳的鸣笛声。本来,鸣笛是为了警示路人,火车马上就要到了,不要靠近铁轨,然而,刚好一队炮兵训练回来,路过铁轨时,一匹战马突然被刺耳的鸣笛声吓呆了,正好站在铁轨上,任凭战士们怎么拉它,就是纹丝不动。
眼看火车就要来了,如果这匹马仍然站在铁轨上,肯定会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
远处的火车已经出现在眼前了,怎么办?大家也都傻了眼,惊慌地看着火车冲过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队伍中冲出来一个人,猛地扑向战马,把战马推出了铁轨外面,而自己却被虽然已经刹车,但仍然速度很快的火车卷到了车底下……
这位战士,就是欧阳海,那年还只有23岁。
欧阳海牺牲以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向英雄学习的热潮,他的精神被誉为欧阳海精神,他所在的部队追授欧阳海一等功和“爱民模范”荣誉称号,还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欧阳海推战马救人的事迹不仅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当时,毛主席在中南海跟谭震林、罗瑞卿、杨尚昆他们的一次谈话中说道,欧阳海牺牲在我的家乡湖南,要在他牺牲的地方,为他铸像,让我们的人民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7年,中共衡东县委、县政府在欧阳海烈士献身地建造了一座高达十米的欧阳海烈士纪念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欧阳海烈士纪念馆,中央矗立着10米高欧阳海烈士推马救列车的塑像,成为衡东县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读后感】
欧阳海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他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秉承他的精神,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诵读党员】
吴磊
共产党员,中共衡东县委组织部机关支部宣传委员,组织组干部
音频录制:衡东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