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永州市各县区以镇、村为单位组织召开乡村振兴乡贤恳谈会,引领乡贤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对接项目、现场捐款等,这是永州市充分聚集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面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课题,永州市坚持突出人才引领,全面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努力把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引向基层,探索了一条乡村人才振兴的新路径。
突出“培”,建强基层人才队伍。狠抓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基于后发地区基层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现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本土人才定向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实施基层人才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从2020年到2022年,依托湖南科技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市内高校,面向本地初高中毕业生,每年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教育、医卫人才1000人以上,毕业即解决编制,由市县两级保障培养经费,2020年已完成招生1015人。全面加强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建立“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在永州工贸学校创办“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打造“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按照“统一调配培训资源、统一安排参训学员、统一设计培训内容、统一进行培训管理”模式,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7万余人。强化基层治理人才培训。及时开展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培训,市委统一研究部署,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培训方案、亲自专题辅导,依托市委党校举办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重点培训班,对195名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重点培训。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对全市3305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培训“全覆盖”。
围绕“创”,大力发展乡土人才。把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乡村人才振兴带动资金、技术流向农村,呈现出“人下乡、地流通、钱进村、业兴旺”的良好态势。一是建机制。探索建立乡村人才“11234”工作体系,即在乡镇(街道)建立一个乡村人才发展服务体系,组建一个乡村人才信息库,从技能培训、金融扶持、项目申报、人才评比方面大力支持开展农村双创活动,开展“双创名人”“双创能手”“双创新秀”三类人才申报评比,发挥乡村人才“引领技艺传承、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四大作用。二是建平台。全力打造农村创新创业载体,为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才技能培训、项目孵化、产业发展、技术开发、资本投入等提供强力支持。祁阳县投资建设总面积12万亩的农业科技园区,引进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农业、文化、旅游企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三品一标”基地近3万亩,推动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余项,打造唐家山油茶文化主题公园、广东农垦集团粮油公司高标准油茶产业园等农村“双创”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宁远县众创空间全力扶持创业青年、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创新创业群体,采用“创新工厂+众创空间+后勤基地”模式,开展创业培训活动357场,提供创业就业服务1.2万人次,孵化企业103家。三是建龙头。组织动员具有一技之长和经济基础的返乡创业者、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等乡土人才领办创办产业项目,培育出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粤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瑶力,从深圳返乡后潜心创新创业,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中药材全产业链研究开发团队,制定金丝皇菊养生茶中药国家(行业)标准,打造5个示范基地,对接帮扶贫困户594户,促进2339名贫困人口增收,在第四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决赛中荣获初创组全国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东安县蛋鸡养殖大户周松柏牵头成立森源养鸡农民合作社,年产鸡蛋3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22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数千人。
着力“引”,聚集人才服务基层。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畅通人才向基层流动渠道,推动各方面优秀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一是引进紧缺人才下沉。着眼基层人才缺口大、补充难等现状,坚持市县联动,每年组建引才小分队赴高校开展集中引才活动、开辟基层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在学历门槛、引进程序上持续改革,每年引进、招录基层急需紧缺人才4000人以上。同时大力引进专家人才团队,在乡村振兴宏观谋划、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撑,今年3月举办ACA可控农业与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罗锡文等教授参加,并为永州市可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任一批专家。二是引领专家人才发力。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制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选派609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和11个科技专家服务团,下沉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企业、种养基地,采取“一对一”“基地+示范”“线上+线下”等定向定制模式开展服务。同时,组织市直企业事业单位集中引进的产业、规划、生态、文化、医卫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成立乡村振兴服务小分队,每个小分队分别联系一个县区、服务一个示范村,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三是引导乡贤人才回归。大力实施“乡贤人才回归工程”,建立“一库一会一机制”乡贤工作体系,即每个乡镇建立乡贤人才库,实现镇、村(社区)乡贤理事会全覆盖,建立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