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英雄烈士谱】林伯渠:人民公仆

内容简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众多开国元勋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主持开国大典,他激动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他就是刚刚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的林伯渠。
详细内容

25200759tcr6.png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众多开国元勋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主持开国大典,他激动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他就是刚刚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的林伯渠。

林伯渠(1886—1960),字祖涵,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人。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林伯渠出生于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04年春, 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留学,不久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20年,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

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林伯渠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工作,在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整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8月1日,林伯渠参加南昌起义,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2年冬,林伯渠受命由海参崴回国。翌年3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出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后任财政部长兼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长征途中,林伯渠任中央红军总供给部长。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他先后任陕北中央政府财政部长、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边区军民, 积极贯彻中央的十大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 领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他常驻西安,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他利用自己德高望重的社会影响,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为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林伯渠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48年12月12日,他告别延安,抵达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参与新中国的筹备工作。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林伯渠在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新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已是63岁高龄的林伯渠仍不辞劳苦,有时竟连续工作达20小时。

1954年9月,林伯渠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6年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4月,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在20世纪前半个多世纪里,林伯渠参加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斗争,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我党少数几个从20世纪初就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 “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这是王震在林伯渠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对他的评价。林伯渠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 为宣传和捍卫真理英勇奋斗,为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而践行一生,堪称人民公仆。

朗读者:张千慧 音频制作: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悦播悦好工作室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