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诗词鼓励青年人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05-11 15:57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主席台上向中国留学生致意,向同学们问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对中国青年留学生们说的这句话,对整整一代的中国人来说,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特别喜欢青年人。对于青年的人生,他特别偏好和推崇一个“气”字。志气、热气、生气、朝气、豪气……这些词汇,注释着他对青年人的期待和热情称赞。

言之凿凿情意切切

1958年3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一口气讲了29个古今中外青年才俊的事迹。这当中,有29岁就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有14岁就参加隋末农民起义的白袍小将罗成;有在赤壁之战中率兵抗击曹操几十万人马而大获全胜的周瑜和诸葛亮;还有30岁出头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有在16岁就发明棉纺细纱挡车工先进工作法的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

青年人中为什么容易出现这些“天才”?毛泽东说:“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命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

如此言之凿凿,情意切切,毛泽东是要提倡一种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精神。

“奇志”赞歌唱遍神州

1961年夏天在庐山上写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诗中,毛泽东为自己,也为青年,勾画了这样的人格气象——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诸多吟咏庐山的古代诗词中,毛泽东似乎特别偏好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1959年上庐山开会,毛泽东把这几句诗写下来寄给已经牺牲了的儿子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还特意交代说:“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

也是在1961年,毛泽东在《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一诗中,更是鲜明地歌颂了中华儿女应有的“奇志”。当时,由于国际形势很紧张,中央号召大办民兵师。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参加了中南海里的民兵组织。一次偶然的机会,毛泽东看到了他身边工作人员背枪练习的一张照片,禁不住称赞说:“好英雄的模样”,即兴写了下面4句诗——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随着《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电影的播放传遍了神州。1963年7月29日,毛泽东观看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两天后,也就是8月1日建军节那天,他写了一生中惟一一首民歌体的杂言诗——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对毛泽东来说,也许只有这种当时部队战士喜闻乐见的快板诗、民歌调,才足以传达他对新人气象的构想和描述。

智者回答寄托未来

南昌旧时别称洪都。毛泽东专门写了篇一千多字的文章,来考证被他称为“英俊天才”的王勃在南昌写作《滕王阁序》时的年龄,确定他当时也不过只有24岁左右,并称道他不仅“高才博学”,而且“为文光昌流丽”。他1965年在南昌写下的《七律·洪都》,却并非吟咏洪都之事——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这时候诗人已经72岁,生出了“鬓雪飞来”的感慨,并有“成废料”的自嘲。这自嘲当然不是古稀年华的自怜,相反,倒是充满信心的豁达和诙谐。他坚信自己的身后和历史的前面,有长在的“彩云”和“新天”,更有后浪推前浪一般层出不穷的后继青年。

就在写《七律·洪都》的那一年,在北京的中南海里,老朋友斯诺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年轻的一代将会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让毛泽东陷入了沉思。他闭着眼睛,感慨地回答说:我也不可能知道。将来的事情要由将来的人去决定,而且按照我们不能预料的历史条件去决定。今天和未来的青年人会比我们更有知识,是他们的判断而不是我们的判断在将来起作用。

这是诗人的回答,更是智者的回答。

(摘编自《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晋/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