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两斗大米的故事

内容简介:

1934年3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通过《红色中华》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从此,节省运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节省”成了当时最流行的词语。
详细内容

1934年3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通过《红色中华》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从此,节省运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节省”成了当时最流行的词语。

当时,在行长毛泽民的倡议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从行长到职工,都订立了100天的三项革命竞赛条约:

(一)节省工资津贴帮助战争;

(二)每人每天省二两大米帮助红军给养;

(三)种菜种杂粮,使百日内自给伙食,剩下的伙食送给红军。

1934年春天的一个晚上,瓢泼的大雨落在苏区大地,闪电不时划过黑暗的天空,为了节省伙食帮助红军,苏维埃国家银行瑞金县支行营业部的主任刘春发戴着斗笠,穿上草鞋,连夜疾步往步权村老家赶。

刘春发一路走,一路想,觉得有点对不起母亲,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走了四五个小时,回到村里。

母亲看见儿子回来,甚是喜欢,赶紧做了点吃的给儿子吃,儿子几下就吃光了。母亲看着心痛,转身翻箱倒柜又找出一点吃的,全给儿子吃了。“我回来是想带点东西……想带点……”儿子欲言又止,看到母亲50岁不到就已满头白发,他难以启齿。“你要带什么?跟妈说吧。”母亲怜悯地盯着儿子说。“带两斗米。”儿子终于说出了回家的任务。

“带米干什么?”母亲有点诧异,“你在银行工作,银行是管钱的,要什么买不到呀?”“妈,你不知道,现在我们全行的工作人员都是带米去上班,以节省米粮支援前线。”“你参加革命几年了,家里也没得过你几块钱,你反而要回来带米。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本来就不够吃,我还指望你送点钱回来度过饥荒呢。”母亲责怪儿子。父亲死得早,是母亲一人把他兄妹俩拉扯大的。

“妈,你不知道现在的形势……”儿子给母亲说了全苏区都在节省钱物支援前线红军的事情。但母亲实在无能为力,变不出来两斗大米。第二天一大早,他回到国家银行上班,一脸尴尬相,连头也低了许多。

下午4时多,刘春发还在为没能带回两斗米而心情沉闷时,得知他母亲到银行来了。刘春发一惊,赶紧跑到银行门口迎接母亲,只见母亲和妹妹一起来了,妹妹肩上还背着布包,那里面是两斗大米!

儿子抱着母亲,泪水浸满了眼眶,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反倒安慰儿子:“你走后,我心痛不已,只好向邻居家借了两斗大米和你妹妹一道送来。儿子啊,你可要节省一些啊,不为我,不为你妹妹,也要为这个国家……”

围观的银行工作人员及来办事的群众默默地看着,泪水早已夺眶而出。

(来源:老邓讲红色故事)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