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理健康 提升调适能力
郴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李双全
根据部领导安排,9月上旬我赴浙江大学参加了省委组织部举办的乡镇组织委员专题培训示范班。经过几天的培训听课和现场参观学习,收获很多,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又拓宽了思路,启迪了思维。除了党建方面的课程,印象比较深的是浙江大学朱婉儿教授主讲的《干部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讲得很精彩,听了以后感触良多。有关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社会“精英阶层”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公务员群体就属于这个范围,公务员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新闻和网络媒体频频爆出公务员因患抑郁症或精神类疾病而自杀的事件,其中不乏高级别干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同时,我们也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对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开展了相关调研和分析,有的出台了政策文件,有的设立了专门的心理问题疏导机构,以期调节或缓释干部队伍的心理压力。
听了朱教授的讲课,我特地上网收集和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信息,对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健康有了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公务员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有研究表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容易产生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的现象,我国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各种人群出现心理失衡问题是必然的。而作为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务员群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也在所难免。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具有稳定的工作、相对丰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公务员在工作、人际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却远大于常人。有调查表明,近年来,公务员队伍发生心理疾病的几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公务员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心理失衡、人际困难、成功焦虑和工作倦怠等情况。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由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特殊性,陷于心理困境中的公务员人数趋多,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这一比例高于其它任何职业。
二、公务员心理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一)职业要求与自然本性的矛盾
公务员以一个相对独特的群体姿态出现,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要求。为保证公务员正当地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必然要求公务员摒弃私心,保持公共性,但这种职业要求与公务员作为自然人的本性相冲突。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的个人利益而存在。公务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都掌握和行使一定的社会公权力,便有了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不可能有的机会,即窃取、占有公共资源和不当使用公共权力,甚至以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私利。只要公务员还从事着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这个职业所要求的“公”与作为自然人所具有的“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能消除,由此导致的心理困境也就不可避免。
(二)高度服从与个性发展的矛盾
众多的社会职业中,没有哪一个职业的人员所遵行的规章制度会比公务员多。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共行政这一职业特别强调的理性与规范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公务员对个性发展和对自由的追求。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公务员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政府和国家,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更理性和谨慎。在某种意义上,公共行政是在以牺牲公务员个人的个性和自由来换取整个行政体系的理性与规范。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系统需要高度的服从性,使一些个性突出、能力强、水平高的公务员常会感到压抑。人格冲突、循规蹈矩的工作程序常常使部分公务员感到气馁,这种日积月累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和疏导,将会严重影响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妨碍工作。
(三)无限责任与有限能力的冲突
公务员在身兼公民和公务员两种角色时,更强调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近乎于无限,尤其是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所承担的责任尤为重大,从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到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基层建设等,时时处处都有责任。这种近乎无限的责任与有限的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公务员苦闷、悲观、失望,继而转化为心理压力,造成公务员心理紧张,陷入心理困境之中。
(四)激烈竞争与有限发展空间的矛盾
公务员岗位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公开选拔,大批社会精英进入公务员队伍。而公务员的职级结构类似金字塔结构,职务级别越高,职位资源越稀缺,使得这一群体内部竞争越发激烈,给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权力地位的担心,个人成就的焦虑,未来的忧愁等等,纠结在心中,难以排解。
(五)心理问题多与疏导渠道少的矛盾
有了心理困境,就应当及时得到宣泄和疏导,这是解决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然而,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受到关注的程度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又极端缺乏。公务员有了心理困境,不知道宣泄,不敢宣泄,甚至不能宣泄,久而久之,积聚心中,困境加剧,心力交瘁。
三、心理调适的方法
心理的调适是指在出现了一些心理的压力和心理障碍的时候,能够主动的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来调节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常见的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改变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是一种思想的方法和思维的习惯,就像我们常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每个人认知模式的形成受个人所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经历的事情和智商、情商等因素影响,认知模式会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由于每个人的认知结构都有局限性,没有人能穷尽天下的真理。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合作,需要很多人在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得出客观的认识,所以每个人的认识结构都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二)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人的心理健康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人的适应性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当中,需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说话的时候要把握不同的分寸感,还有留有不同的余地。遇到与别人的观点不一致时,需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当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换位思考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了,也就不会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
(三)增加排除负面情绪的手段
一是善于转移。一个人是不可能不生气的,有研究表明:人短时间生气的时候产生的毒素,人体能够自动的过滤和排泄,对人身的健康没有影响,但如果长期积累,对人体的健康就会有损害。所以不能像存钱一样去储存自己的负面情绪,这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要学会去宣泄。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暂时放下手边的烦恼,出去溜溜弯儿,听听音乐,找朋友聊聊天,看场电影,都能排解人的负面情绪。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管用的方法,只要管用,就是好方法。
二是要向前看。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过去的某个阶段不能自拔,或者去翻出过去的窝心事,来影响和破坏现在的甚至将来的心情。要向前看,忘记那些曾今的不愉快。忘记,也是一种人类自我保护的本领。
三是要多读书。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让人更豁达,可以让我们提高修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愉悦思维、陶冶情操。工作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知识的汲取,只有在书籍的带领下,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磨炼自己,我们的心灵才能渐渐充实成熟。
四是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允许别人对任何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或者对别人不同意见、看法和行动的容忍。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学会宽容,尊重别人看问题的方法,允许别人和自己存在差异,甚至完全相反。要学会在这种差异当中互相学习,彼此合作。
五是要学会放下。人生在世,总有些事情是会身不由己。有许多事情,必须要学会放下。很多事情,只有放下了,才能够重新开始。抓不住的人,握不住的沙,实现不了的心愿,控制不住的世事,不如就放下,也是放自己一马。只有学会清空、放下,才能腾出了时间和空间,去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并不等于放弃,而是另一个的开始。放下并不可怕,也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勇敢,一种豁达。放过那个苦苦挣扎的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不要让自己背负过多沉重的包袱。学会放下,是智者的心态。
六是要会寻求帮助。中国人崇尚内敛,大多数人都不善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去交流,很多人在面对问题和困境的时候,都选择自己默默承受。须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认为很了不得的事,或者很痛苦的事,也许在别人看来就没有什么,也许还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不耻于向他人寻求帮助,要与家人、朋友保持一种联系,在困难、烦恼的时候可以寻找最信任的朋友倾诉和沟通,减少和释放压力。必要时还可以求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七是要学会沟通。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效沟通,是一门艺术。人际沟通的核心就是强调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工作中不是和每个人都能谈得来,也不是都能和同事相处好,尤其是上下级关系。关系处理不好,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情绪和心态,也会因此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有效沟通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在工作当中,与直接领导、工作伙伴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因此要与领导和工作伙伴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让别人能够理解,同时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真诚有效的沟通,达到互相理解和支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公务员作为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每一个公务员要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就要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正确面对工作压力,及时修正心理偏差,确保心理健康,才能够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