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浙江
——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
岳阳市平江县余坪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方强
去过不少地方,鲜有值得留恋,唯独浙江。也参加过不少培训,都有不同感受、不同收获,唯独这次感受最深,收获最多。
最忆是浙江人的温度。从出发前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布的注意事项到抵达杭州的接站,从入住酒店到吃饭就寝,从吃完早餐到教室学习,从老师的和风细语到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周到服务,从红绿灯处的志愿者到行驶至人行道前的司机,从不一一能深刻感受到她们的素质、格局和情怀。特别是当老师讲到浙江基本不可能存在留守儿童,外出务工人员子弟无条件就近读书,浙江的社区服务涵盖所有浙江人的时候,让所有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暖。浙江是一个不仅能让本地人感受到温度的地方,更是能让外来人感受到温度的地方。
最忆是浙江人的思想。浙江是思想解放的高地,从南宋开始商贸发达,浙江人的个体活力十足,每个人都能释放最大能量。浙江是理论诞生的摇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于福建,产生于浙江、上海,更多的可能是得益于浙江有孕育先进理论的土壤。浙江是时代精神的源头,从红船精神到新时代的浙江精神,不仅激励着浙江人,更是所有中国人民的精神动力。
最忆是浙江人的担当。在以前的认识中,一直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干部最苦,沿海地区的基层干部不仅收入高、条件好,而且工作比较轻松。这次完全颠覆了我的认识,浙江的基层干部待遇确实要高,但工作任务和压力不仅没有轻松,反而更重。所有浙江人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地社会责任感,都会把浙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不是来自上层压力,而是来自内在动力,这样一种担当精神令人赞叹。
最忆是浙江人的实干。在浙江有一种经济叫做“浙江人”经济,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也是浙江过去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主要因素。浙江人偏向创业,民营经济特别发达,要么成为实力浙商,要么也是中产阶级。到了余杭和小城古村,这两个村都是总书记关切的地方,都是浙江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发展的典型代表,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一是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几十年,一届接着一届干,二是群众都能跟着支部真抓实干。这种精神品格已经成为了浙江人的显著特征。
最忆是浙江人的创新。有人说浙江是领导干部的福地,所有在浙江主政过的主要领导都成为了国家领导人,说实话以前我也有过这种认识,但通过这次深入了解,改变了我的看法。包括平江也正在推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诞生于浙江,权力和责任清单也是从浙江率先推出,还有很多的工作都是从浙江形成经验再全国推广的。什么叫“未来社区”,“未来社区”应该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我们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浙江人已经开始在做了。这种创新精神独具一格。
最忆是浙江人的定力。“定力”就是咬定目标,然后一代接一代努力干。关于浙江的发展目标问题,很少看到新口号,至今仍然坚持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讨论提出的“八八战略”,来推动浙江实现新发展。有的地方,主要领导一换口号就换,目标就换,着力点就换,导致没有一件事能干像样。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需要沉淀的,浙江人的定力就是坚持对的事,坚持做对的事,不折腾。
最忆是浙江人的执行。执行就是落实。结业典礼的时候,祝主任指出的四个问题,足以引起深刻反思,其中讲到执行力的问题。执行力确实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在浙江,领导交代一件事三天完成,工作人员一定会说“领导放心,两天完成”,而在我们最多会说“好”,要么就是能拖就拖个一两天。
最忆是浙江人的使命。以前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是正常的,如果要跑一次以上就是不正常,现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是不正常的,一次不跑才是正常。政务服务时间规定400秒内完成,但到丽水会看到大厅桌上有一个秒表,上面红色字体显示200,工作人员接到资料后,秒表就会倒计时,超过200秒,你可以投诉。在北京开会,如果浙江没有做典型发言,没有介绍经验,主要领导会坐不住。如果没有强烈的使命感,浙江人不可能把这些工作做到常人想不到的极致。浙江在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走到了全国最前沿,这种使命感一定会推动浙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浙江的记忆纵然是深刻的,但如何从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好指导以后的实践更为重要。
一是思想要大解放。思想解放一直讲、一直学,但都没有这次学的透、学的深。这两天又重新学习了县委汪涛书记在今年年初全县负责干部会上的讲话,汪书记把解放思想作为主要内容,用大量篇幅放在最前面讲。现在真正体会到了,作为县委书记的他,看到了贫困山区对思想解放更为迫切的需要,想改变现状的急切心理。其实越是落后、越是封闭、越是偏远的地区,思想越不解放,自我感觉良好、等靠要、观念陈旧、创新不足、不愿改变、官本意识强、服务意识差等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视野要大开拓。学习期间有很多交流,大家都有一种真切的感受:来了浙江,才感觉到自己是井底之蛙。确实如此,不走出去,看不到别人的先进做法,学不到别人的先进理念,感受不到别人的先进成果。总会感觉,我们做得还可以,甚至觉得做得够好了。这次学习培训十分有意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大开拓了基层干部的视野。在工作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开放”的发展理念,定期组织不同层面的干部走出去学习,再带回来吸收,一个地方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地动力。
三是维度要大调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讲得最多的还是执行,所做的工作也都是一些具体的事务,平时绝大部分精力都被束缚在具体事务中,很少抽出时间来审视工作,沉淀自己。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不管做哪一行、哪一种工作都应该具有“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思维,只是根据自己的不同岗位,思维的侧重点不一样。有时候同样一个问题,从微观的角度跳出来,再从中观或宏观的角度去看,可能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是理论要大学习。“读书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讲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这不容置疑。这次培训既有理论的学习,也有实践的考察,给我感触更多的还是理论指导的重要。也许是因为讲课的老师都是理论界的精英、大学者、大教授,把一些平常接触过的概念、原理讲得更透更深,或者是把平常大家都察觉到但没有什么感觉的现象,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剖析,让我更深层次地觉得实践一定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在应该实践中多思考理论、丰富发展完善理论,而不是一味的蛮干苦干。在新时代,基层干部在抓落实方面是没有大问题的,关键更多的是要给予基层干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五是标准要大提高。不到浙江,以为过去的工作标准已经够高了。到了浙江才知道,工作没有固定标准,永远只有更高标准。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要以更加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工作做到极致,不断地去突破,竭尽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服务。
六是工作要大创新。明显感觉到,作为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创新”,在发达地区做得比较好,而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浙江搞工作叫做“创品牌”,一定会融入创新思维。我们一般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创新的意识不够、创新的土壤不肥、创新的工作不多。工作只有创新才会干得更好,才会干得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大的动能。工作中一定要大胆创新,鼓励创新,经常创新。
七是责任要大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能讲得太大,不够具体,但讲的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都应该像浙江人那样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看作自己的责任,并主动扛起这样一份责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所工作生活的地方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自己的所言所行所思都围绕这个点来着力,这样的责任担当才会真正扛起地方的跨越发展。
八是精神要大俱新。说起湖南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湖南人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平江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平江的革命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地方的发展也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新时代应当培养新时代的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假如时光倒流,我愿回到9月6日,让我再重新回到浙大学习,多久都不会说久。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老师讲到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课题,因表达有限,无法一一溢于言表。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回馈组织、回馈浙大可能是更好的诠释。
感谢组织、感谢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