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发力 服务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19-10-17 19:36

坚持四个发力 服务脱贫攻坚

桃源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  张业炎

 

近年来,桃源县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点多面广、资源丰富、方便快捷、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在“坚持四个发力,服务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一定实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筑牢平台,在“强化建管”上持续发力

我们以“智慧党建”为契机,推进党员教育服务平台提质升级。一是阵地智能化。截止到2018年底,桃源县共投入2.5亿元新建或改扩建420个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投入2000万元为每个村级服务平台升级电脑和新配投影、电视、摄影机等党员教育相关设备。目前,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成为乡村党味最浓、建筑最靓、设备最新、人气最旺的村级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二是队伍年轻化。针对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员、操作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我们通过公开召开的方式为全县413个村居配备了30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建联络员,专职设备管理、维护、运用以及其他党建工作等。目前该支队伍稳定,干事氛围浓厚。三是制度科学化。我们先后拟定下发了有关“设备运行管理、安全操作、队伍管理、工作考核”等办法和制度,特别注重建立人性化的工作机制,譬如设备维修由原来的“送上来修变为派人下去修”、网络费用由县财政统一定期支付、管理员的待遇比照村干部等等。

二、注重统筹,在“科学组织”上持续发力

我们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标准、以发展为目的”来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内容。一是统一要求抓学用。各乡镇党委对每个站点的学用计划严格审核把关,学习对象要重点突出党员干部、产业大户和贫困户;全年课程安排必须要有集中学习、专家授课和基地实训这三类课程;学用时长要求个人自学每天达到30分钟,站点集中学习和实地教学每月分别达到3个小时。二是整合力量抓学用。我们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依靠县委党校抓政治理论、协调农业部门谋致富门路、会同扶贫部门解政策疑惑。近年来我们整合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地教学近300场次,安排专家教授下站点授课近200人次,受训学员近4万人次。三是结合产业抓学用。根据全县产业规划布局,我们将全县学用站点分为茶叶、烟叶、柑橘、辣椒、养殖等5个片区,各片区在制定学习计划和内容时对自身内容要有所侧重,以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另外,在提升学习实效和学习兴趣方面我们也在做探讨,譬如通过学后“小测试”来提升学习效果,以及通过定期发放学习需求调查表来科学组织学用等,以便更好地通过学习来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三、强化作为,在“精准施训”上持续发力

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方式,紧密结合“五抓五增强”等措施,对参训对象实施精准培训。一是抓好“党员冬春训”,增强宗旨意识。脱贫攻坚需要党员干部带头,更需要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我们充分利用“党员冬春训”学员参训率高这一特点,在抓好规定的学习内容上重点突出了党员宗旨意识教育,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冬春训中,我们还重点推介了本县热市镇龙家嘴村创新开展服务型党小组的经验,确保让每名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二是抓好“村主干培训”,增强能力素质。我们在每年举办的村主干培训班上,聘请省市专家讲国际国内形势,增强责任意识;由县委书记讲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提振工作信心;由组织部长讲怎样当好村支书,交工作方法;安排典型发言,由“明星支书”现身说法,交流工作体会和心得;安排实地参观考察,从多方面提升村主干的能力素质。三是抓好“远教基地培训”,增强致富能力。一直以来,“远教+基地”的培训模式是党员教育工作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全县各乡镇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充分利用创建的远教培训示范基地广泛地、经常地开展技术培训。县委组织部在培训资金和教学师资方面给予补贴和支持。近5年来,我县共补贴县级远教培训示范基地培训经费100多万元,为基地选派和聘请各级专家技术人员近200人,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近1000人次。四是抓好“农民大学生培养”,增强后备力量。我们结合村级后备队伍建设“青蓝工程”,精心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在“严把对象入口关、严把教学内容关、严把教学质量关”等举措下,使两项工程高度融合、互为依存。截止到目前,全县共培养农民大学生(包括原“一村一大”培训)1300多人,有75%的学员成为村干部或列入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有效地改善了村居干部的文化知识结构,有效地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有效地增强了扶贫队伍的后备力量。五是抓好“专项培训”,增强决策能力。我们重点加强对县乡各级选派的扶贫专干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特别是借助“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这个平台,每年安排一批负责同志或技术骨干赴清华大学进行面授培训,增强了决策、部署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能力。

四、优化服务,在“功能拓展”上持续发力

近年来,我们紧跟市委推进“智慧党建”工作步伐,抢抓机遇、创新思维,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力争让数据多跑路,让基层少跑腿。一是党务上线。运用开发升级的智慧平台,将党的相关工作在网络上完成,进一步提升了党支部的管理能力和落实能力。比如利用可视化系统开展党员冬春训,避免高龄党员舟车劳顿和学习覆盖率不达标等问题。日常党建工作及时上传保存,避免了工作造假、过度留痕、督查频繁等形式主义的发生。截止到目前,已初步实现了网上结转组织关系、网上缴纳党费和随时查看村居干部办公情况等功能。二是政务下沉。为初步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办事最多跑一次”的预期目标,全面梳理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统筹推进了“四证一卡十项目”等15项服务事项受理权限的下放。据初步统计,自平台正式上线以来,为群众办理政务事项达到4.5万件。三是商务流通。与金融单位对接,实现金融下沉到村。联合县商务局和本土电商企业田和农业,在部分村(社区)开展了商务上线运行试点,通过网上商城发布本地农产品产销动态,有效促进了本地农业经济发展。比如我县浔阳街道18名党建联络员创建了电商品牌《拾捌》,启动电商加农户的模式,积极为村民销售优质农副产品。热市镇龙家嘴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年销售农产品200万元以上,利润达60万元。四是网上治理。运用“互联网+”的治理思维,通过线上讨论决策,服务型党小组线下执行(如决策受阻,再提交线上讨论决策),探索“双网双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营造了村级事务党员村民共议共商的浓厚氛围,有效破解基层村民自治难题。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