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传家宝】孙继先的毛毯
内容简介:
2003年1月,孙继先之子孙东红捐赠给八路军纪念馆一块米黄色的毛毯。毛毯长174厘米,宽125厘米,上面有花色图案。这块毛毯是孙继先长征时留下来的唯一一件实物。孙继先在世时,视它如传家宝精心保存。
内容简介:
2003年1月,孙继先之子孙东红捐赠给八路军纪念馆一块米黄色的毛毯。毛毯长174厘米,宽125厘米,上面有花色图案。这块毛毯是孙继先长征时留下来的唯一一件实物。孙继先在世时,视它如传家宝精心保存。孙继先的毛毯(增强现实图片)
2003年1月,孙继先之子孙东红捐赠给八路军纪念馆一块米黄色的毛毯。毛毯长174厘米,宽125厘米,上面有花色图案。这块毛毯是孙继先长征时留下来的唯一一件实物。孙继先在世时,视它如传家宝精心保存。
孙继先1911年出生于山东曹县,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江西模范师第二团营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参谋长、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参谋长,参加过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1935年5月25日,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的孙继先和红军大部队来到安顺场,准备抢渡大渡河。此前70多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部队曾经在此全军覆灭。如今,蒋介石又叫嚣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在安顺场半山腰的一个煤棚里,孙继先见到脸色严峻的刘伯承和聂荣臻。战事紧张,顾不得寒暄,刘伯承直接给孙继先下达命令,要求消灭安顺场的守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过河的船只,立即过河,过河后迅速抢占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过河,每完成一项任务,点一把火为信号。孙继先接受命令后立刻返回营里,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从二连选了17名勇士,用一条仅有的小船开始渡江。第一船过去9个人,第二船过去8个人,孙继先也跳上船一起渡河。18勇士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打开了大渡河的第一条通道。可是由于河水湍急,每条船过河要用一个多小时,按照这种速度计算,全军渡河大概要一个多月,蒋介石怎么可能给红军这么多时间!不得已,红军分成两路,继续沿河寻找渡河地点。
泸定桥
5月29日,他们来到泸定桥。泸定桥是四川西部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由13根铁索架成,桥长约30丈,距水面几十丈,桥下为激流。只有占领这座桥,红军才能全部通过大渡河。可是,狡猾的敌人在红军到达这里之前,已经派重兵把守对岸。为使红军能够全部过河,孙继先组织一营全体官兵,冒着炮火攀爬铁索而过。他裹着毛毯,扛着机枪,冲锋在前。当距离泸定桥只有几米处时,突遭敌人机枪扫射,几发子弹从他肩头飞过。他以为中弹了,但仍冒着炮火向前冲。冲到桥头,他发现自己并没有中弹,只是裹在身上的毛毯被打了几个洞,肩部受了点轻伤,当时他想,是这块毛毯救了自己的命。冲到桥头的20几名勇士被熊熊烈火包围,他们冒火冲进城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终于占领并控制了泸定桥,掩护大军安全渡过大渡河。
今日泸定桥
后来,孙继先一直精心保存着这条救命毛毯。他曾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这块毛毯上的血迹和弹洞是历史的见证。”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