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区人民拥军的故事——红军女儿队员雷金蓉的回忆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资料图片
图文无关
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历时半年,红军先后作战30余次,共歼灭国民党军2个整师、1个师部和1个旅,缴枪8000余支,缴轻重机枪100多挺、各种大炮20多门,新建立了慈桑、宣恩、龙山3个县的革命政权,我红二、六军团节节胜利。蒋介石气急败坏,以更加狠毒的手段布置新的“围剿”,于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他的职权,以便统一指挥。宜昌行辕所辖兵力,达22个师加5个旅,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30万之众。
当时,我红二、六军团主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总兵力也只有2万多人。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塔卧,1935年10月,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牵制敌人之外,红军主力分步撤离。由于时间紧迫,给养准备不足。
苏区塔卧老百姓得知红军将要转移,连夜缝制鞋袜、棉袄等军需物资,并且把家里的米粮、鸡蛋、米酒等打包整齐,送给整装出发的红军战士。红军战士坚决不接受老百姓的东西,并且向老百姓反复强调红军的“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无奈之下,老百姓找到贺龙和任弼时,说道:“你们红军是我们老百姓的救星,现在我们有田有地,翻身做主人,这是老百姓的一点心意。你们吃饱了,好打胜仗!”不管贺龙和任弼时如何劝说,老百姓就是不听,最终,红军心怀感恩的收下了这些军需物资和食品。老百姓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点亮马灯,为连夜转移的红军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采访和故事收集人:塔卧镇人民政府 袁谋臣 音频录制:永顺县广播电视台 向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