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推进扶贫工作纪实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18-12-18 10:01

10月29日,花垣县十八洞村秋意尽显,色彩斑斓的树叶沐浴在晨曦之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陈昊

冬天的武陵山上,是极寒冷的。然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干部群众,却不畏严寒,正在与千百年来的贫困,作殊死决战。

40年前,自治州还是贫困、落后与闭塞的代名词,扶贫成为最艰巨的任务。

天翻地覆慨而慷。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自治州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5年来,精准扶贫与美丽湘西建设同步推进,2014年至2017年,自治州累计减贫40.88万人,贫困村退出500个,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10.4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229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3元。自治州正在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公园。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在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以来,自治州牢记嘱托,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涌现了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夯卡村、泸溪县宋家寨村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脱贫典型。

10月28日,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大会在自治州召开。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十八洞村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十八洞村的脱贫事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湖南的成功案例和生动实践,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

1 扶贫,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交通建设担当起扶贫“先行官”的角色

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的矮寨特大桥,从悬崖间“飞过”,四周云雾缭绕,犹如天路。

此前,自治州对这一工程是不可想象的。

桥下,就是矮寨公路。这条有“公路奇观”之称的公路,水平距离不过1000米,因为垂直高度440余米,整个山体的坡度达70°,13道锐角急弯,26段公路路面上下重叠、几近平行。

矮寨公路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自治州公路交通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先是由砂石路改成了柏油路,再由柏油路改成炒砂油路;由原来的四级路面,扩宽成二级路面。她更是看着头顶上的矮寨特大桥,从无到有的成长。

2017年9月14日,古丈县至吉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至此,自治州8个县市和湘西经开区全部通了高速公路。

40年来,自治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建成了一大批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项目。

1978年12月,自治州第一条铁路——枝柳铁路自治州段建成通车;2008年12月,常吉高速公路通车;2012年3月和12月,吉茶和吉怀两条高速公路通车;2013年11月,张花和凤大两条高速公路通车;2015年9月,龙永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如果把这几条高速公路比作自治州的“任脉”,那么一横一纵的两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铁——黔张常铁路和张吉怀高铁,则犹如自治州的“督脉”。2014年开工建设的黔张常铁路,将于明年7月联试,12月全线通车;2016年底开始建设的张吉怀高铁,预计2021年底通车。

交通的大格局很重要,交通的微网络也不可少。

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正式实施,自治州成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农村公路建设也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1995年到2006年,全州新修、改造通村公路6540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由53.6%飚升到96.4%,同时,州境国省道主干线及部分重要网络公路全部油路化。“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投资75.4亿元,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929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的目标。

进入“十三五”以来,自治州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2016年、2017年,全州改造农村公路987公里,建设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1005公里,改造危桥209座,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行有所乘、货畅其流。

2 把真脱贫、脱真贫当作目标,把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当作追求

12月13日,记者来到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采访。

原来居住在雷公潭峡谷中的35户100多名苗族同胞,于2017年1月17日,全部搬迁至腊尔山镇旁边的“同福苗寨”。

记者看到,35栋苗族特色砖瓦房,按照地势和苗族的建筑习惯,围成了一个大圈。农家户户都在当头的墙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

61岁的单身汉龙安富,主动向记者讲述搬迁后的心情:“我的获得感、幸福感都满满的。”

村党支部书记麻金革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有3个扶贫车间,不仅本村的人可以在车间就业,镇上其他村的人也可以来就业;寨子名叫“同福”,是村民们共同取的,通过搬迁共同幸福之意。今年同福苗寨自行组织了第一个农民丰收节的庆典,祝福祖国、感恩党的领导。

为压实扶贫责任,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自治州相继出台《关于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冲刺战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推行“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制度,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三走访三签字”工作,35名在职州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联县包乡扶贫工作责任,累计走访358天次,人均走访10.2天次。

推行“帮扶一月一走访、问题一月一清零、情况一月一上报”的驻村走访“三个一”制度,州、县、乡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宿村不少于20天、10晚,帮扶干部每年进村入户不少于5次,乡镇、村和扶贫工作队每月召开例会,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确保当月问题当月清零。

自治州着力提升扶贫干部的扶贫能力——分批次组织35名在职州级干部、115个乡镇(街道)党政正职、8个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州直单位处级干部等1200余人,参加了4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脱贫发展能力”培训班,广泛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真正让各级党员干部入脑入心,让广大群众家喻户晓,确保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 当“两不愁”已解决时,努力实现“三保障”便是扶贫工作的着力点

围绕“两不愁”,自治州持续攻坚,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自治州将全州18.4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其中含社会保障兜底对象39236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对全州4万名农村特困人员,包括五保对象,持续加大救助供养;全面落实全州孤儿1985人、重度残疾人2.74万人、困难残疾人2.59万人的保障和补贴资金,及时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州“两不愁”目标已实现。

围绕“三保障”,自治州精准发力,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

在教育帮扶脱贫上,认真落实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教科书费和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城乡低保户子女给予生活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取本科、专科的大学新生给予一次性资助,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等政策。自治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将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农村低保对象患者、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四类人群”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从2015年的56.5%提高到2018年的85%;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机制,对特困患者给予特殊帮扶,努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在住房安全保障上,统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2017年累计完成6.13万人搬迁,2013年至2017年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69万户。2018年预计脱贫14.5万人以上,退出贫困村374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39%以下。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