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戴鹏 通讯员 李石德
“在株洲,有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政府引进高端人才后,我们作为企业通过跟高校、科研机构的高端人才合作,既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也为人才提供了比较好的平台。”6月7日,湖南振邦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思宏对记者说。
当天,记者走进株洲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湖南振邦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新产品测试。今年7月,他们将推出自主研发的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产品对标日本丰田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将填补我国的技术空白。
这个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由我国第一个国家“氢能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领衔。湖南振邦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还与清华大学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无论是昔日的荣光,还是今日的辉煌,株洲市委、市政府清楚,人才是创新创业创造的中流砥柱,是赢得新时代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株洲市把培养和吸收创新人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先后出台“人才30条”“创新10条”“双创8条”,制定了工作制度、人才项目、配套服务等实施细则15个,启动实施“100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据统计,去年株洲市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6060人,其中,引进博士111人,硕士1039人;引培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13人,实现了该层次人才引进零的突破。
引进了人才,如何留住人才?近年来,株洲市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技术创新平台19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7个、省级平台104个;仅去年,株洲市就新增3家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5所高校的共建模式,使这些人才能施展聪明才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据统计,近3年,株洲市成功争取并实施国省科技计划项目328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7项,争取资金超过15亿元。仅去年,株洲市就有4个项目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1个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总数排名全省第二。
此外,株洲市去年一次性拿出17家国企的21个高管岗位,面向国内外进行公开选聘,最高年薪达200万元。
让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方可基业长青。在“产城融合”理念下,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株洲坚持质、量并重,优化产业结构,引导项目与人才同步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