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引人才 成果如泉涌
——株洲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推动科技创新
湖南日报记者 刘银艳 通讯员 谢忠东 叶飞艳
今年是我省的“产业项目建设年”。为搞好产业项目建设,今年,我省计划引进以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为主攻方向的100名科技创新人才。各市州也以此为契机,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近日,记者深入探访位于株洲的几家职业院校或高科技企业,深深感受到引进人才所带来的创新引领作用。
研究项目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在位于株洲市经开区、云龙示范区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操场上,一辆乳白色的观光车引人注目。该院的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李治国邀请大家上车,只见他启动一小小的遥控器,不用司机,观光车便稳稳地行驶在塑胶跑道上了。
“我们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观光车,是依托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共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完成的。”李治国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学校组织7名骨干教师到北京参与院士团队的科技研究,开展为期1个月的团队融合,到回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自主研制出无人驾驶观光车,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
“李德毅院士是中国智控学会的理事长,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学校与李德毅院士的合作,也让我校设置智能汽车专业成为可能。”李治国说,接下来,他们还准备研制无人驾驶小汽车和无人驾驶城市环卫清扫车。
“今年以来,株洲市实施2018年‘产业项目建设年’科技创新人才攻坚活动,计划引进200个科技创新人才,李德毅院士就是其中的代表。”株洲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这些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的技术或项目,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有的能填补我国在某些领域的空白。
“氢燃料电池汽车代表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方向,被国际公认为是‘终极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属双极板氢燃料电池,对标日本丰田公司的氢燃料电池,理论寿命可达5000小时以上,可在今年7月实现试生产。”湖南振邦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思宏说。
传统的离子电池因含有重金属镍、钴、砷等有毒污染物,必须回收处理,近年来,我国对发展氢燃料电池高度重视。
去年以来,振邦氢能在公司聘请的首席顾问毛宗强教授的带领下,开展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金属双极板氢燃料电池投产后正好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有望成为我国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企业。
权威专家牵头,人才集聚效应大增
“毛宗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973’氢能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也是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在没有跟他谈妥合作,他没有到位前,我们根本不敢想成立公司,不敢想项目研发。”湖南振邦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思宏对记者说。
氢燃料电池的研发,我国起步晚,却发展迅猛,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毛宗强对公司技术路线的选择,帮助非常大,后来也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黄思宏说。
目前国内外对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一种是金属双极板,一种是石墨双极板。石墨电极氢燃料电池,体积大,重量大,仅能安装在大巴车,国内生产企业有上百家,竞争激烈。毛宗强为振邦氢能确立了技术含量更高的金属双极板氢燃料电池研发,目前国内的竞争对手只有两三家,且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有了权威专家牵头,人才集聚效应大增。振邦氢能先后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引进多位重量级专家,依托清华大学氢燃料研发团队的科技成果,结合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基础材料科研团队,攻克燃料电池关键技术。
“我们公司,株洲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就有5个,我们的人才库实力可见一斑。”黄思宏说。
说起科技领军人才的关键作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李治国也深有感触。
“学校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签订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协议后,我们到北京开展团队融合时,李德毅院士与团队的每个人都进行了深入沟通,团队的研究领域、每个人的研究方向,李德毅院士给出了精准定位。”李治国介绍。
“虽然我们学院在无人驾驶的底盘线控研究方面有所专长,这也是李德毅院士看重并愿意开展合作的原因之一,但没有与李德毅院士的合作共建,不敢想象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研究成果。”李治国认为。
柔性引进,人才活力尽情迸发
今年,我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不拘一格。从株洲已经或计划引进的2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看,除了全职引进外,项目对接、技术合作、聘用兼职等柔性引进方式乐行其道。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振邦氢能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多位重量级专家开展技术合作,都是柔性引进的代表。
“大学教授,有团队有设备,跟他们合作搞研发,就等于做课题,也可以降低公司的研发成本。”振邦氢能总经理黄思宏说。
“这种柔性引进人才,公司欢迎,学校和研究机构也放开了,教授们还可以同时与多个企业合作,活力尽情迸发。”黄思宏认为。
项目对接、技术合作、聘用兼职等柔性引进人才方式,也与我省去年9月出台的《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不谋而合。
《实施意见》按照人社部印发的《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对我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明确了3种方式,既可以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也可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还可离岗创业。
柔性引进人才,加上国家政策进一步释放专技人员创新创业新能量,这也让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我省企业建立合作成为可能。
“我们要力争实现50%以上带技术、带项目、有股份的科技创新人才当年签约、项目当年落地、当年产生效益。”株洲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