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8的又一个起跑线上,临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临澧县人社局”)携手湖南先淘不锈钢卫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先淘”)创设的第5个扶贫车间在九澧乡村落地生根。一个个扶贫车间不仅见证着村民从贫穷到富裕的跨越,而且必将一种崭新的扶贫模式载入到国家脱贫攻坚的不朽史册。站在继往开来的又一个驿站,记者感受到这里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坚毅和清晰;站在巍巍太浮的辉煌之巅,记者看到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发展蓝图徐徐铺展。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回望2017,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临澧县人社局、临澧县总工会与湖南先淘紧密协同,将产业引入农村,把工厂搬到村民家门口,进行“造血”式扶贫。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以点带面,致富一片”的长效机制,临澧县人社局与湖南先淘在抓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做事能赚几万块,还能上班、农活两不误。”
合理布局 打造“扶贫车间”
只有进行产业扶贫,才能一针见血地抓住要点,最终实现造血而不是输血。临澧县人社局的共享理念,就是先富帮后富,带动全社会共同富裕起来。近年来,临澧县人社局以发挥基层平台作用为重点,不断探索和创新扶贫方式,在核准扶贫对象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就业服务前沿阵地,为就业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常德市人社局局长马业文要求,突出抓好就业扶贫,坚持变“输血”为“造血”、“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思路。立足于满足社会和培训对象“双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中长期技能培训班,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的“私人订制”。该市共培训“两后生”2000余人,有就业意愿的就业率达100%。
数据显示,5年来,常德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创业氛围更加浓厚,连续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6万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2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记者了解到,常德市人社局还建立了“就业扶贫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提供政策咨询、开展相互交流。乡镇以劳保专干为群主建立了“就业扶贫对象微信群”,及时了解扶贫对象思想动态和基本信息变化情况,了解和向上反映扶贫对象合理诉求,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精准信息和就业指导。积极开展与湖南先淘的有效对接,以“万企帮万村”开展村企合作,把生产末端放在最基层,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及农户增收创造了更多机遇。此举不仅有效畅通了与贫困劳动力双向沟通交流的渠道,而且在核准扶贫对象信息变化、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底数、就业失业状况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2017年,湖南先淘共吸纳贫困村民400余人就业,为贫困村增收300余万元,帮助50多户农户脱贫,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28万元。既满足了扩大生产经营的开工需求,又间接提升了企业的内在附加值。
在定点帮扶过程中,临澧县人社局积极与湖南先淘沟通交流,了解当地贫困村镇村民家庭和产业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参考当地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劳动力资源、市场销售体系、合作模式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利用闲置的厂房或废弃的村部和学校进行建设改造,打造“扶贫车间”。临澧县总工会也在久丰等村建立了“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形成了临澧县人社局、总工会对村民进行岗前培训、湖南先淘设置工厂把扶贫车间办到贫困村家门口的联动格局。
据了解,自2016年底至2017年10月份,湖南先淘先后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245万元、流动资金方面安排900多万元用于扶贫村企建设。在临澧县修梅镇高桥村、四新岗镇久丰村、佘市桥镇雅林村、澧县张公庙镇、新安镇下坪村等5个乡村建立了高规格的水龙头抛光车间,安装机位210个、培训人员370人次,可满足300多人就业。
临澧县人社局密切协同扶贫驻点单位,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登记造册、优先安排,广泛吸纳本地和周边贫困留守妇女及外地返乡贫困村民就近择业。湖南先淘在雅林村建设的扶贫车间,先后投入80多万元进行闲置厂房改造和购置设备,安装了50多台机器设备,提供了近100余个工位,组织了3个批次120多人培训。目前,该车间已安置固定工人30余人,就业人员涵盖毗邻的石门县蒙泉镇、桃源县漆河镇、马鬃岭乡等贫困乡村,月工资2800—5500元不等。
以工代训 增强“造血功能”
记者走访了临澧县修梅镇高桥村、四新岗镇久丰村、佘市桥镇雅林村、澧县张公庙镇、新安镇下坪村等5个乡村的扶贫生产车间,看到了村民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据悉,湖南先淘消化吸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450多人,仅2016年就生产快开水龙头300多万套,实现产值3500万元,年发放员工工资37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民碎片化的时间向货币化的转换。
2017年,湖南先淘“村企互助”模式再出新举措。公司派遣60多人次的技术员、质检员驻村帮扶,不断提高农村贫困户进厂人员的技术本领,意向性的在新安镇下坪村、太浮镇雷水村、望城桂花村、刻木山乡桃树村等地扩大规模,提供带薪培训,引导脱贫致富。并且还在县职业中专开设“先淘班”,添置的设备实现回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对选址设点、场址配置、技术输出、运输品检等各个环节零距离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实行精准扶贫零障碍。
内选熟练技师、外聘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的专家教员49人次,实习操作老师278人次;编印教辅资料5400套;组织考试、测试活动67次;添置培训器材130余件,重点开展机械制图、抛光数控车安全操作、产品检验、量具使用及管理、螺丝使用规则、搬运作业规程及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件学习,并按每天60元/人的标准发放学习津贴,总共花费15万多元。通过“放水养鱼、养鸡下蛋”的方式,实现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
除此之外,湖南先淘也在广大新型就业群体中,择优选择出5名年轻有为、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充实重要骨干岗位,藉以全面锻炼、综合成长,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高能人才,为人才们在新天地施展拳脚提供广阔舞台。
立体对接 实现“工农并进”
“发展村企但不唯村企单腿走路”,考虑到扶贫村底子薄、经济弱、项目少等实际情况,湖南先淘积极拓展扶贫方式。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帮助当地农户为其自产自销的橘子、香莲、红心猕猴桃、山羊、土鸡等农副产品寻找销售渠道。
2017年年初,公司与农户制订种养计划,签订回购、委托销售协议。公司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全公司有600多名员工可进行认购和内部消化,同时公司食堂也以市场价格采购(全部包销)贫困户农副产品;另一方面利用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体系和产品辐射全国的优势,牵线搭桥,确保农户规模化种植、养殖的产品不积压、不滞销。2017年,公司间接替农户增加收入45万元以上。
在此模式下,家有2名病残人员的特困对象单同顺,在公司对口帮扶下,顺利实现易地扶贫搬迁,重新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我打算头年还老帐、二年存银行、三年修楼房,彻底撕掉贫困的标签。”单同顺自信地告诉记者。
此外,湖南先淘成立的村组企业,还会在年末通过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充实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组织经济,通过“亦工亦农”的帮带模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2017年,公司5家村企合作点的工业、农业总产值较2016年提高55%以上。
科学扶持 “输血”升级“造血”
2018年是国家“脱贫攻坚”极为关键的一年,临澧县人社局与湖南先淘运筹帷幄,众志成城,力争在“精准扶贫”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据悉,按照常德市委、市政府、市经信委“一年起好步、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整体部署,结合《常德市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纲要,临澧县人社局与湖南先淘将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加大产品科研力度,提升产品质量,争取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税收2000万,就业人员达700人。
同时,采取差异化推进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量身订制合作模式。记者了解到,临澧县人社局与湖南先淘计划在临澧县新增10个村企合作点,吸收社会就业人员700人以上,完成产值5000万元以上。并以此为依托,整合周边鼎城、石门、澧县、桃源、津市等区、县、市闲置劳动力资源,加快沅水、澧水中游不锈钢卫浴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产品集约化产业链和区域品牌。
为防止农村脱贫返贫的恶性循环,临澧县人社局与湖南先淘把临澧县新安镇耐火材料厂、刻木山乡嘉宸铸业纳入了整体技术改造和产品销售体系规划。通过两家企业“领头羊”的作用,以技术参股方式消化吸纳因鞭炮、烟花产业结构调整而富余的大批产业工人,2018年新增铸件产能1000吨、新增工业增加值3800万元。湖南先淘以平均每年扶持2—3家的进度,逐年增加技术改造力度,盘活现有“存量”,提升利税“增量”,带动澧北平原经济圈良性发展。
据悉,临澧县人社局把造血扶贫置于全国全省的大背景、大格局中进行审视,坚持一手抓企业发展,一手抓扶贫攻坚和富民增收。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助为纽带,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形成了以湖南先淘为中心,辐射整个九澧地区的扶贫车间基地。村民田大姐介绍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何况我们还处于落后的贫困线上,感谢人社局和湖南先淘为我们在家门口搭建了一个学技术、赚工资的好平台。
为了实现务工人员从劳力型向技能型的成功转型,临澧县人社局把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有效增加劳务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和强化农村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有力促进了企业与农村贫困人口的互利合作。该局以湖南先淘的扶贫车间为桥梁,积极对接全县贫困人口,提供近500多个就业工作岗位,将单纯“输血式扶贫”升级为“造血式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5日,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临澧县委书记李正才等一行来到高桥扶贫车间调研,他们对湖南先淘率先推出村企合作模式、将加工车间前移、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等举措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文/熊先彪 杨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