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岩桥镇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鸭为“媒”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18-01-12 11:26

芷江岩桥镇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鸭为“媒”

湖南日报记者肖军 雷鸿涛 通讯员 龚卫国

芷江水暖鸭先知。

1月5日,芷江侗族自治县岩桥镇巽公坡村广场上人头攒动、喜气洋洋,村里新年文艺汇演热闹上演,吉他弹唱、旗袍秀、芦笙吹奏等节目精彩纷呈。村民李小红说,外出的年轻人回来了,村里也热闹了。

“现在村有文艺队、镇有艺术团,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还赴省进京拿过大奖。”岩桥镇党委书记郭峻说,通过培育麻鸭产业,全镇大部分劳力返乡创业就业,3000多名贫困对象脱贫,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找准产业

伴着冬日夕阳的余晖,一群群麻鸭“嘎嘎嘎”在岩桥镇的山塘水库中欢快地嬉戏。

“脱贫住新房,全靠鸭来帮。”赶着一群麻鸭走在山塘边,岩桥镇三渡溪村村民张秋凤感叹地说,返乡创业“鸭为媒”,在政府和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下,2017年返乡养鸭,一年就脱了贫。

如今,小麻鸭已成为岩桥镇农民增收脱贫、放飞小康梦想的支柱产业。

然而,几年前却不是这般光景。贫困户脱贫缺乏产业支撑,劳力大都外出务工,不少村成了“空壳”村。

芷江麻鸭,清朝时曾被列为贡品,在省内外颇有名气。芷江是我省麻鸭加工基地之一,而加工企业就在岩桥镇内,该镇农户有养鸭的传统。一番思考,镇党委一班人豁然开朗,原来一个好产业近在咫尺。

以产业留人,以人兴产业,推进脱贫攻坚,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思路打开,“政府搭台、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发展麻鸭产业的路径也逐渐清晰了。

龙头带动

从200只到800只,再到1000只……岩桥镇岩桥社区居民张宝贵养鸭的胆子越来越大。

张宝贵“胆子大”,主要是有芷江和翔鸭业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作靠山。公司对贫困户实行包鸭苗、饲料、技术、防疫、收购的“五包服务”。仅2017年,和翔鸭业就带动600余名贫困户养鸭脱贫。

“看到养鸭同样能脱贫致富,村里有80多个村民返乡养鸭。”岩桥镇三渡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华说,这些劳动力返乡后,把养鸭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家里老人、小孩也不再孤单,村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于少数缺劳力的贫困户,和翔鸭业以“入股分红”的模式予以扶持,贫困户以小额贴息扶贫贷款5万元入股公司,每年可获得不少于入股资金10%的分红。全镇有16户贫困户入股,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昂起龙头,才能更好带动贫困户增收。”和翔鸭业总经理向辉说,公司融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出火锅鸭、口味鸭、休闲鸭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贫困农户在产业链上增收。

政府搭台

发展麻鸭产业,政府扮演什么角色?

“搭好平台,搞好服务,当好麻鸭产业的‘保姆’。”岩桥镇镇长张华说。

“养鸭,离不开政府支持。”岩桥镇黄栗坳村支书余学亮如数家珍,政府出台奖补政策,组织修缮山塘、水库,举办技术培训班……

结合“三走访三签字”活动,岩桥镇实行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引导龙头企业扶贫,帮助农户科学养鸭。

“能够养鸭脱贫,很感谢驻村镇干部杨军敏。”三渡溪村村民吴昌松说。今年初,杨军敏上门帮助他制定了养鸭计划。刚开始养鸭时,鸭子得了“浆膜炎”病,杨军敏骑着摩托车,带着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及时赶来诊治。2017年,吴昌松养鸭获纯收入1.5万余元。

岩桥镇易地扶贫搬迁20户60人,镇里对搬迁户实施奖补政策,扶持发展麻鸭养殖,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