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朱永华
去年十月以来,我省干部群众和社科理论工作者快速反应、主动作为,放歌新时代,在三湘大地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四支“主力”“撑”起宣讲主阵地
党的十九大代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名嘴”担当宣讲“主力”,“撑”起了宣讲主阵地。
十九大代表是“播种机”,我省63名党的十九大代表零距离聆听了总书记报告,也在第一时间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到三湘大地,播撒到干部群众心田。2017年10月22日,刚刚从北京返湘的胡忠雄、徐文龙、毛雨时等做客湖南日报“党代表会客室”,接受联合访谈。党的十九大代表姜欣、李贝参会回来就走下基层,送出“冒着热气”的党的十九大精神。
领导干部是“领头羊”。怀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由市(州)委书记带头,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党支部书记带头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向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湘潭市要求市委常委联系所分管的工作和领域带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规定各级党委书记要落实“第一讲”责任,带动本地本部门兴起学习热潮。
理论专家在宣讲中进行专业的释读。一批专家学者进入省委宣讲团。娄底市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各专家根据各自研究方向,结合各单位实际,精准宣讲“十九大”。益阳市遴选了50名政治立场坚定、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热心理论宣讲的同志为市委理论宣讲专家库成员,重点承担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任务。
群众身边的基层名嘴——“田秀才”“土专家”“新乡贤”分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轻骑兵”的作用。长沙市从学校教师、退休村镇干部、道德模范、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遴选237名基层“名嘴”,分成43支宣讲小分队,广泛开展微巡讲。郴州市组织基层宣讲员开展了“七大分队进基层、‘七进七讲’聚人心”宣讲活动,深入基层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宣讲。
不同话语推动宣讲入人心
普通话、湖南话、百姓话、个性的话,接天线、接地气、入人心。
讲好普通话。省委宣传部在部署十九大精神宣讲时强调,要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纲,全面准确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市、县层层组织宣讲员开展了集中培训,确保各级宣讲员全面领会精神实质不走样、不跑偏。
讲好湖南话。紧密联系湖南发展实际是宣讲活动的落脚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轮训班上强调,要从湖南实际出发,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重点抓好“三个结合”,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中扎根、在工作中体现、在实践中见效。
讲好百姓话。为了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长沙市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分别制定了宣讲提纲企业工人版、乡镇农村农民版等,切实提高宣讲针对性。怀化市在5个少数民族县广泛组建“苗语侗话”宣讲队,走村进寨,用当地方言讲述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
讲好个人话。长沙市78岁老人卢瑞雄长期从事社区工作,他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编成小册子,用个性化的语言赢得社区群众喜爱。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路桥长江分公司龙秋亮结合自己的经历,用激情澎湃的宣讲点燃了工地上听众的激情。
多种形式确保宣讲效果好
“固定讲台”“流动课堂”“围炉”而谈、文艺表演,多姿多彩的宣讲,增强宣讲的感染力,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中央宣讲团来湘开展专场报告式宣讲2场,省委宣讲团赴各市州、省直各单位、省内各高校开展报告式宣讲120多场,各市州、各区县纷纷组织宣讲团开展报告式宣讲。各级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工厂车间等,采取与党员干部、群众近距离交流互动的方式,回答基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2017年11月14日,省委宣讲团成员、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施成福家,围着烧得红通通的火盆,就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精准宣讲”,一一解疑释惑。怀化市组建“文艺宣讲”小分队,组织文艺创作骨干,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创作编排了小品、音乐快板等文艺节目。湘潭市广泛运用“相声宣讲”“情景剧宣讲”“辩说式宣讲”等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新湖南客户端、红网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设置了学习十九大精神专栏,开展系列访谈活动,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与网民线上交流,为群众解疑释惑。益阳市在“大益阳”客户端、“智慧益阳”手机平台等新媒体刊载微宣讲成员宣讲视频。邵阳市针对手机用户开展“一起学十九大”系列H5宣传,方便广大干部群众随时随地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2月中旬,省、市、县三级宣讲团2700多名宣讲员共开展集中宣讲1.5万余场次,直接受众达200万人次,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间接收听收看人数达7000多万人次。一个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正在三湘大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