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是一个集山区、林区、水淹区于一体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总人口20.26万,贫困村6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6816户26927人。双牌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14年至2016年末,全县共脱贫3490户 14225人,1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18.01%下降到2016年末的8.54 %,先后获得了湖南省扶贫实绩综合先进县、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十快县、全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先进县等殊荣。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双牌县2017年预脱贫1134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2%,现有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提高站位,全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
1、以最严的要求抓统筹
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了高规格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7个专项小组,紧扣贫困村考核指标组建了十大工程指挥部,县扶贫办编制由5个增加到15个,所有乡镇设立了扶贫工作站,建立了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乡镇、村、组的五级工作责任体系。
加强考核考评。出台了《双牌县乡镇(局)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双牌县县直及省市驻双单位扶贫开发责任制考核办法》、《双牌县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奖惩办法》,建立考核结果与项目分配、干部选拔使用等挂钩的奖惩激励机制。
加强资金保障。今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1.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其中整合资金2.3亿元,行业资金1.3亿元,融资贷款6.8亿元,其他1.1亿元。
2、以最大的合力抓帮扶
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全面覆盖。今年以来,全县共派出驻村工作队62个,驻点村109个,加上省市驻点的5个村,实现了全县114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安排了3485名公职人员与6816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实现了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行业扶贫纵深开展。出台精准扶贫1+X+部门系列方案,列出行业扶贫工作清单,对全县26个主要部门按职责职能分解扶贫任务,提出目标要求。
社会扶贫创新创优。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双牌上线工作,截止11月底,全县实现贫困户注册全覆盖。
3、以最强的攻势抓推进
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20余次专题研究脱贫工作,召开全县性各类动员会、推进会、整改落实会议达50余次,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23次。开展了 “千名干部下基层,精准帮扶解难题”和“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两大主题活动。
强化举措,全面对标落实各项指标
1、多措并举促增收
发展产业促增收。今年来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783.4万元,大力支持贫困对象自主发展产业和农村经营组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县114个村专业合作联社全覆盖,带动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特别是2016年我县因地制宜确立并推动光伏发电、森林土鸡养殖、茶叶种植、药材种植、反季马铃薯种植、牛羊养殖等六大重点扶贫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进就业促增收。加强劳务转移就业,将全县5643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信息纳入“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数据库管理,统筹安排各类补贴资金。突出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充分发挥林权制度改革释放的活力,推行“惠林通”贷款业务。
生态补偿促增收。积极落实生态扶贫公益岗位,全面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积极推进天保工程建设。
2、聚焦民生强保障
确保住房安全。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两条途径,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
实现学有所教。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形成了从学前到大学、从县内到县外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做到贫困学生读书“零负担”。
推进健康扶贫。开展“三个一批”、大病专项救治等工作,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配套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深入开展城乡低保和农村兜底保障对象认定清理整顿,确定兜底保障对象250户672人,将农村兜底低保标准提高到253元/月(年3036元),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同时,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扶贫特惠保”。
3、改善条件抓提升
畅通交通出行。突出主干线建设,先后实施了二广高速双牌县城连接线、G207双牌至道县段改造、G207改建工程零双一级公路项目(双牌段)、双牌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初步破解了全县东西南北交通割裂的瓶颈。投入3亿元对全县67个贫困村村组道路分两批进行了规划建设。
保障安全饮水。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71亿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总计为229处,其中2017年投入资金1.2亿元,新增和改善7.26万饮水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万人,全县农村人口已全部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改进电力通讯。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5694万元,实施了一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确保了100%农户家中通电,农网改造达标。全县通讯基站建成679个,其中4G基站412个,2G基站267个,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宽带网络、移动4G信号全覆盖。
4、优化服务强基础
抓好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六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功能定位,投入6800余万元新建了70个500-1200平米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目前,67个贫困村的服务平台已竣工启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12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强化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标准达到每村1万元,村级运转经费1443万元(标准为每村不低于12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第一支部书记安排工作经费1万元,投入140余万元选派700名优秀农村党员、青年农民和村级后备干部参加 “党建+产业技术”培训班,投入241万元用于贫困村党建示范走廊建设和帮扶贫困党员干部及群众。
因地制宜,开创特色提升实效
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发展战略。今年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了阳明山4A景区改造升级、泷泊国际慢城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了茶林桐子坳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按照“三分三合“模式(三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三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休闲观光园、美丽幸福新家园三园合一)打造了永岚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一批现代田园综合体,4月份成功举办第十一届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11月又成功举办了“锦绣中国”2017第四届中国电视旅游节目创优评析颁奖大会暨全域旅游与媒体创新高峰论坛,旅游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不少贫困群众通过分享旅游发展红利走上致富之路。
村级集体经济取得新突破。为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抢抓国家加强光伏扶贫的政策机遇,整合资金2200万元在67个贫困村建设了装机40—65千瓦的光伏电站,今年6月底前,所有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仅此一项可确保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
政策保障致力新提升。着眼于惠民利民,不折不扣落实上级政策,还根据实际开展“自选动作”,尽可能让贫困群众分享更多政策红利。一是教育扶贫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辅资料财政全额补贴,建立了县内到县外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做到贫困学生读书“零负担”。二是健康扶贫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补贴。三是危房改造在全省率先推行C级危房维修加固并实行差异化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