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立,业由才广。
2017年4月,湖南省委印发《关于深化我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着眼于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人才强省、科教强省战略,《意见》提出了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加快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引导人才顺畅有序流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改进青年人才支持方式等方面21条政策“干货”,并细化为35项重点改革任务。
事实上,制度引领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人才意识,从战略规划、责任考核、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动落实人才优先发展。为了全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编制完成《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出台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6个主体人才发展规划和科技、文化、卫生等10个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还针对性出台《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着力解决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重点难点问题。
工作推动落实情况如何,关键在基层。去年5月16日,14位市州委组织部长迎来了首次工作“大考”——向由省委巡视组相关负责人、基层省党代表等组成的56名“考官”述职,而人才工作是这14份“成绩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早在2013年,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就将人才工作在绩效评估中的分值由原来的5分提升到15分。并且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在全省各地形成了党委“一把手”抓战略规划、政府“一把手”抓投入保障、组织部门“一把手”抓协调推进的工作新格局。
同时,湖南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的意见》《关于实行市州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湖南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让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此外,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还起草了加强党委联系专家工作的意见,建立了经常性、制度化的联系服务机制。组织全省留学人员骨干培训班“同心”互动座谈会、湖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工作座谈会等活动,鼓励基层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为人才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人才特色工程打造创新引擎
从2014年起,极具湖南特色的“湖湘人才发展支持计划”正式实施,由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扎根基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个子计划组成。
依托重大工程引导人才创新创业,是湖南人才工作的又一大特色。为对接国家“千人计划”,2009年,湖南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依托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等平台,引进一批带动新兴学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协调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计划、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学生基层培养计划十大人才工程项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相互衔接、结构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
引才更要用才,科技特派员是发挥优秀人才专长的渠道之一。湖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润龙开发湘西保靖县黄金茶叶特色资源,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他采取了三靠的办法。一是靠团队,依靠派出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的大力支持,投资200万元成立了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建立了“政府+科研院所+人才+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二是靠项目,王润龙先后争取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星火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开展了黄金茶新品种选育、无心土扦插试验等研究与示范推广,创建了黄金茶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三是靠平台,依托派出单位的品种资源圃、实验茶场等系列平台,开展了技术培训,组织产品检测、市场销售等工作。
一大批像王润龙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如星火般遍布三湘大地。自2005年以来,湖南先后组织了2.2万余名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业和医疗服务。仅2014-2015年度,全省科技特派员就组建各类产业专家团30多个,实施各类科技开发项目852项,引进推广新技术1033项、新品种1128项,创办、领办、协办农业类企业225个,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346个,培训农民118万人次。这一立足基层经济发展需求而探索出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被誉为“人才服务基层发展的湖南模式。”
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在三湘大地,长沙市“3635”人才计划、岳阳“巴陵人才工程”、株洲“万名人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工程“自选动作”真正让人才成为创新驱动的“引擎”。
多平台促人尽其才
在备受关注的2015年两院院士增选中,邓小刚、谭蔚泓、田红旗、陈政清、罗安、郑健龙、廖湘科7位在湘专家当选,这是历届增选中湖南当选两院院士最多的一次。“得益于湖南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发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当前,我们正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实现产业化,形成很好的产业聚集环境。”作为“天河一号”“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对湖南人才政策深有感悟。
近年来,湖南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中部人才政策“洼地”。
为破解高校高层次人才欠缺难题,湖南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迈出了推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依托1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56个省重点学科,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和学术领军人才进驻湖南各大高校。
数据显示,2011-2016年,湖南高校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6人、讲座教授8人、青年学者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杰青17人,国家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3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7个。
一直以来,长沙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才引进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发展。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华曙高科公司引进来自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高层次人才,建立了3D打印创新研究院;在电子信息领域,香港上市公司威胜集团,引进一大批高级研发人才组建国内首家企业智能电网研究院;在新材料领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湖南省政府共同推动成立了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和产业孵化,培育一批新材料骨干企业,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
目前,长沙高新区共建成麓谷企业广场、麓谷国际工业园等20多个孵化、众创平台,孵化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000余家。发展聚集投融资机构400多家,成立了高新区人才基金、麓谷创投等7支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了征信评级、股权交易等5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搭建了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实验、检测、中试等专业服务。
在坚持高端引领的同时,湖南还建立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的激励机制,特别在教育、卫生领域。2013年5月,湖南出台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重点支持政策,建立基层人才津贴。省委、省政府每年新增投入5亿多元支持武陵山、罗霄山等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惠及全省农村的10万名教师、2万名医生。教育系统特级教师评审坚持评选向一线教师、农村教师倾斜,基层卫生计生人员可享免费培训,并接受县级以上医院选派的医疗技术骨干“面授”。
湖南积极探索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规律和方法,鼓励人才以专利、技术、知识等参与市场分配,在《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两个70%,即: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占股最高比例可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70%,成果持有单位最高可以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
湖南提出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自主公开选聘教学科研人才、分级分类下放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权的政策意见。2014年,出台了《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逐步将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实验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着力为高等学校创造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通讯员 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