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
余锦柱的父亲也是一名瞭望员,在尖子岭瞭望台驻守了25年,是共和国第一代全国林业劳模。后来,年迈的老父亲由于年老多病,不得不离开瞭望台。由于一般年轻人无法承受苦守孤峰的清冷和寂寞,父亲想让他接班。在父亲期待的目光中,他与父亲击掌为誓:“好,我接你的班,决不给你丢脸!”。就这样,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9岁的他就走进了大山,成为了一名瞭望员。
在父亲的帮教下,悟性好、肯吃苦的余锦柱很快就掌握了的观测火情、预测火警的经验和诀窍。接班后的3年中,他细细地区分生产性用火和非生产性用火,准确无误地报告火警十多次,由于预报准确,扑救及时,连续几次山火都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尖子岭瞭望台又受到了县里的通报嘉奖。父亲放心的退休了。
无怨的艰辛
尖子岭因山势陡峭立于群峰之巅而得名。瞭望台就是一座不足
更可怕的是,经常受到毒蛇的侵袭和雷电的威胁。1991年7月23日被蛇咬的经历,他至今还心有余悸。当时,已经连续下了几天雨,山路很滑。傍晚时分,他拄着棍子下山去背生活用品。快到山脚时,突然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顿时滑出去十几米,左脚的踝骨扭了一下。当他挣扎着刚想站起来时,感觉右脚背上针刺般的疼痛,一条“竹叶青”狠狠地咬了他一口,接着一阵眩晕,就倒在地下了。幸亏一直跟在身边的大黑狗明白了主人所处的险境,赶紧跑回家把妻子引上山来,妻子接着又喊来村里几名壮汉把他抬回去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
比起毒蛇,雷电对生命的威胁,更是凶险。凡是到过瞭望台的,都能够想象雷电的惊险——瞭望台的平台顶上的四个屋角,已经被雷电削去了三个,外墙上到处都是雷电击成的大大小小的凹坑。1979年的一个秋夜,突然电闪雷鸣,他赶紧摸着黑扯下电话线,爬上床准备将电话机藏进被子里。就在此时,一道闪电击中瞭望台,他一下子被震晕过去。醒来后发现自己竟抱着电话机滚到了床下,石灰墙体也被雷电击出一个深坑,电话线已被烧断。20多年的护林生涯中,他先后被雷击过4次,被毒蛇咬伤过十几次。
无声的丰碑
要搞好森林火情监测工作,没有一身过硬本领是不行的。刚刚成为瞭望员的那阵子,望着层层叠叠的青山和渺渺茫茫的林海,一时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更谈不上说出各个山头的小地名。为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他利用雨天初晴不易发生山火的时机,登上过70多座高山,翻越了3000余个峡谷,踏遍了瞭望台周围60多平方公里的林区,对管护区内的山头地形、交通道路、扑救劳力等方面的具体分布情况做到了了如指掌。
简陋的条件,恶劣的环境,使工作变得非常艰难。有几次因对讲机坏了,他不得不跑步到十二公里外的山下小镇报告火警,由于路不好走,常常跌得青一块,紫一块。1993年正月初九下午2点,他通过望远镜发现雾江天竹岭山场有一条火龙在蔓延,可是对讲机坏了,他赶紧往山下10公里的水口镇跑,跑一段脱一件衣服,最后打起了赤膊,仍然浑身汗如雨下。一个多小时后到了镇政府,它两腿发软,喉咙冒烟,赶紧叫人打电话报告火警。由于报告及时,数万亩山林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父亲观测火情的经验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多年实践的摸索、提炼,他总结出了如何根据林间烟色来瞭望监测火情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日常生活用火烟色淡,山林火灾烟色浓;干旱久晴烟色淡,久雨初晴烟色浓;杉木山烧土烟色淡黄,失火转黑色;杂木山烧土烟色淡黑,失火转淡黄色;茅草山烧土烟色浅白,失火转浓白;近山烟火上升摇摆,远山烟火相对静止”。他还自编了易记上口的二十四字诀:“望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雨晴,测远近,观动静,别粗细,区缓急。”32年来,他利用这二十四字诀,细致地区分出林地里面生活用火、生产性用火以及失火的差别,每年监测700次以上的各类森林用火,基本上做到了测报准确无误,准确率达99.7%,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这一经验,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编入森防教材,向全国推介。
无尽的奉献
为了工作,余锦柱长年累月以台为家。33年中,有27个春节是在山上度过的。别人希望过年天气好,他却希望下雨下雪,这样就可以回家过个年了。他一心扑在瞭望工作上,照料家庭和孩子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瘦弱的妻子身上。除此之外,在防火戒严期,要二十四小时坚守在瞭望台上不能离开半步,妻子每隔2、3天还要给他往山上送粮、油、盐、菜、水。这么多年,他没能守护在妻子旁边,没能照料孩子,没能替老父亲送终。想起这些,他觉得很内疚。很多人对他不理解,有的直言不讳地说他傻。也有的说,在瞭望台上好玩,天高皇帝远,上不上班都没人知道。对这些议论,余锦柱一笑了之。曾经有记者问他:“你长年累月一个人在瞭望台上,不觉得苦吗?”余锦柱憨厚地笑了,他说:“共产党员共多的是责任,国家把这么大一片山林交给我,我应该尽心尽力地守护好,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得!”